
头图:工地上开展消防安全演练
“老板,兑一瓶洗发膏。”在中建二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小卖部里,工友王春友笑意盈盈地掏出“行为安全之星表彰卡”,免费换取了一瓶洗发膏。“在排除(安全)隐患的同时,还能拿奖,真值!”王春友说。原来,这份奖励是他通过参与项目工地“行为安全之星”评选活动获得的,记者了解到,自该项活动开展以来,仅3月份就有11名工友和王春友一样获得了“行为安全之星”的称号和奖励。
“‘行为安全之星’评选活动是中建二局‘安全生产月’创新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想通过激励的形式,不断激发和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帮助他们主动参与安全生产活动。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上报,就有机会拿到‘表彰卡’,工友们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中建二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党支部书记吴宗宸告诉记者。
工友收获了“行为安全之星表彰卡”
日前,市总工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风险隐患我知道、人人争当吹哨人”专项行动的通知》,向全市职工发出邀约,加入安全“吹哨人”队伍。记者了解到,除了进行“行为安全之星”评选,该项目工会还围绕中建二局“安全生产月”要求,开展了“安康杯”竞赛活动,组织职工、工友参加安全生产管理等,将安全生产“大旗”插到了项目的角角落落和每一个职工的心中。“工会通过读一本安全生产知识的书,提一条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查一起隐患或违章行为,写一条安全生产体会等‘十个一’活动,对职工工友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吴宗宸说。
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该项目工地已进行安全教育4场次,教育培训109人次,事故警示教育5场,应急演练56人次,入场体检109人次,安全技术交底109人次,印制的安全警示标语15条,参与活动总人数达到145人。
早在该项目动工伊始,项目部就组建了农民工权益保障委员会,对安全问题格外重视。日常工作中,在项目的“一站式服务中心”,项目工会会配合综合办、安全部对工友进行进场安全教育;此外,工友们入场前还必须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并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方能在服务台前录入人脸识别信息,随即拎包入住。不少工友在感受到项目部细致入微的安全举措后感慨:“这样反而少了我们奔波。”“‘一站式服务中心’把教育、考试、系统录入、宿舍分配等集中在一起,节约了工友东跑西找的大把时间,也帮助他们将更多精力投身城市建设。”吴宗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