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坚持手工煎煮,匠心传承古法技艺——访2024年黄浦工匠,蔡同德堂中药师徐雄杰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庄从周 发布时间:2024-04-24 11:07

摘要: 从事中药行业,常年坚持手工煎煮,以匠心传承古法技艺是他值得花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的。

创始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的蔡同德堂至今仍保留着铜锅煎煮药方的传统。这门传承百余年的非遗手艺目前在新一届黄浦工匠徐雄杰的手中依然熠熠生光。在煎膏间里,铜锅散发的雾气氤氲,徐雄杰向记者展示着中药煎膏独有的“挂旗”技艺,“你看这块膏形成的三角区域,大小,形状,浓稠度都有讲究,这些细节都是一代代中药人智慧和手艺的结晶。”师从“煎膏状元”樊杰老师,徐雄杰也渐渐有了自己的一套操作手法,他告诉记者,从事中药行业,常年坚持手工煎煮,以匠心传承古法技艺是他值得花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的。


师从非遗传人樊杰

严控工序流程一丝不苟


徐雄杰目前是上海蔡同德堂药号有限公司副经理,他在今年获评黄浦工匠,他严格奉行传统煎膏工艺,以达到药效最大释放的效果。


其实在17年前,徐雄杰刚刚进入蔡同德堂工作,他惊叹于老法师们的精湛手艺的同时,也时常苦恼自己的手艺何时才能精进。“看到前辈们煎出的膏滋黑而亮,闻着膏方的独有香气,我对于中药煎膏的技艺也产生了愈发浓厚的兴趣。”徐雄杰说。


有一点是颇为幸运的,2010年开始,徐雄杰正式跟随市级非遗传人樊杰学习中药煎膏技术,拜师学艺后,徐雄杰的进步飞速,也感悟了煎膏背后更多的文化内涵。


他说:“在中医药历史文化长河中,在医和药中间,演变出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那便是中药师。如果说医者如将军,制定兵法战略,那药师就是选兵练兵的角色。”


记者在煎膏间的墙面上,看到详细的煎膏技艺流程,审方、核价、登记、配药、校对、浸泡、煎煮、过滤、浓缩、收膏、入器、凉膏,这一步步工序浓缩着几代人的匠心坚守。徐雄杰表示,在大炉灶前不断地实操锻炼,观汤色、闻膏香、掂质地,实践使其对一煎、二煎时间点掌握得更加精准,化膏后的过滤,浓稠度把握也更好,还能熟练掌握收膏的火候,确保膏方的质量达到最佳状态,保持药效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坚守手工熬制

一人一方打造“金字招牌”


在采访过程中,徐雄杰不止一次地强调,蔡同德堂的传统特色,一直坚持传统的紫铜锅手工煎熬膏方,并首创“贵重药材煎后返还”。大补膏配制采用道地药材武火3次熬,文火收成膏。煎熬的中药大补膏成品无焦臭异味、无糖结晶出,没有不溶物,品质优异,色匀透亮、面平如镜,对名贵药材必须有双人下料,另开小灶单独煎,独特的工艺及手工的制作流程,继承了膏方的传统地道特色,并确保了产品的质量,严格的品控让墨色浓膏成为蔡同德堂的一张“金字名片”。在上海历年的评比中,独居鳌头。


历来的中药大补膏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一病一方。蔡同德堂药号根据中医药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依据“辨证施治”的治病原则,首推“医生把脉,一人一膏方,度身定制”中药大补膏的新理念,用个性化的服务打造人性化的中药大补膏制作,逐步形成蔡同德堂中药大补膏的特色。





古法守正,实践创新

牵头改良提升技艺


徐雄杰表示,煎煮药膏,要古法守正,同时也要实践创新。据其介绍,之前在制作药膏过程中进行药渣过滤时,总会为竹篮过滤器的易损坏和堵住过滤眼而感觉不便。


一次无意中被纱窗带来启发,于是,徐雄杰尝试了手工改良新型过滤筐的实验。成品不仅坚固耐用,而且对药渣的过滤效果更加出色。最重要的是,也不再让粗大的药渣堵塞孔眼,使整个过滤过程变得非常方便。在徐雄杰的推动下,班组里都换上了新工具,大大缩减压榨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徐雄杰在总结提炼师承的煎膏技艺基础上,结合自己摸索出的技术要领,同非遗传承工作小组的成员一起编撰成《蔡同德堂煎膏工艺流程》,成为班组新人从入门到晋阶的煎膏工艺指南。


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师父樊杰成立蔡同德堂非遗工作室,潜心研究中药煎膏技艺。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徐雄杰获得黄浦区非遗传承人称号,“我们挑选并培养了新一批的年轻后辈,我目前也带着2位徒弟,一起学习煎膏技艺。”他告诉记者。


“核桃入膏易沉,膏滋浓稠调整,挂旗再温两分,灌装手速要稳。”这是徐雄杰和团队总结出的煎煮口诀,通俗易懂可操作的标准也让蔡同德堂的员工们可以携手提升技艺,从而为广大顾客制作更多好药,为健康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走企业看发展丨一块上海表,一颗工...

静安置业“匠心追梦”,把张园打造...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