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秋冬,以环卫、快递、外卖、货运司机等为代表的户外职工一直在日晒雨淋的工作环境中奔忙。为了给在辛勤工作的路上的他们提供一份温暖的关心,自2018年起,上海市总工会在全市布点建设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让户外职工们进站“歇歇脚、乘乘凉、喝口水、热个饭”。7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积极响应,站点布点、服务一直在升级。来自工会的关心关爱,通过一个个站点送达户外职工。
5月26日,上海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黄色预警。6月1日起,上海进入汛期。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上海将面临严峻的防汛形势,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总体呈现多发强发态势,局地极端降水、上游洪水风险均处于高位,可能出现“三碰头”“四碰头”等复合型灾害。
而高温也会不期而至。面对大“烤”,全市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是否做好了准备?连日来,劳动报记者兵分多路,足迹遍布上海各区,暗访各站点迎“烤”情况。
记者:接力站好找吗?
户外职工:标牌、引导显眼的更易找到
“你知道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吗?这些站点找得到吗?”
在上海的街头,随处可见或在奔波工作,或在忙碌之余休息的户外职工,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们的答案不尽相同。
“知道,路口转角处就有一个,门口有牌子”“听说过,但平时没留意到”“看到过,偶尔会去拿杯水”……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在这些职工群体中具有一定的知晓度,但仍有部分户外职工,特别是来沪时间较短的快递、外卖小哥表示并不清楚。而他们知晓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的渠道也有所不同,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同事之间口口相传,也有部分人是通过站点外标识、媒体宣传等知道站点的存在。
5月28日下午2点,空气中散发着午后的热气。记者走进奉贤区金海街道茂园路上的东方美谷和临港南桥科技园区,在园区侧面边上,“户外职工金美爱心接力站”门牌十分显眼。接力站外,一名外卖配送员正熟练地操作着电瓶车换电装备,记者上前询问得知,这名小哥是通过大家口述得知该地可以换电池,才知道这里还是爱心接力站。但是对于站点里服务的提供方,这位小哥表示并不清楚。换完电池,他没多停留便匆匆离去。记者了解到,该爱心接力站因设在园区附近,往来的快递、外卖配送员很多,站点为解决他们的充电难题因而配置了相应设备。
在位于巨峰路、杨高北路路口的金桥镇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记者看到,除门口的标识外,也利用站点顶棚制作巨幅沿街“广告”,表明该处站点“全心全意为环卫工、快递员、协警员、送餐员、出租车司机、交警辅助员等户外职工免费提供服务”。记者了解到,今年浦东新区总工会与中国电信、中国银行、全家便利店合作扩大户外职工服务站点的“朋友圈”,在44家中国电信、34家中国银行、378家全家便利店在浦东的营业厅、门店统一张贴标识,目前全区超过800个“红色加油站”“户外职工驿站”及电信等户外劳动者志愿服务点有了统一的“浦东户外劳动者服务”标识,方便职工识别。
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是由上海市总工会牵头,会同各级政府、各级工会及各单位共同实施。2018年该项目还纳入了市政府实事项目。因站点以环卫工、快递员、协管员、送餐员、出租车司机、物流驾驶员、交警辅警等户外职工为主要服务对象,因此设置时就要求设在户外职工工作相对集聚区域的沿街,同时,希望本市部分银行、通信营业网点、超市卖场、药房等零售门店、饭店、快捷酒店以及各区职工服务中心、街镇党建服务中心、基层服务站等单位都开设户外职工服务站点,供户外职工就近就便使用。
为提升接力站的辨识度,市总工会还统一制作、颁发了“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标牌,要求挂在显眼位置。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一些站点除显眼标识外,也会通过放置小黑板、站点工作人员邀请等方式,邀请职工们进来坐坐。但也有站点负责人表示,由于各站点的条件和政策不同,有的站点会有诸如易拉宝海报指示爱心接力站位置,有的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一位负责人表示,“我们非常希望每个站点都能尽可能多地迎接户外工作的职工,但光靠站点自身的宣传和推广,能够覆盖的面还是颇为有限。”
5月30日下午4点半左右,记者来到长宁区哈密路79号,这是一家位于洛克体育公园东南角绿地内的名为“宁聚斑马驿站”的工会驿站。站外的标识格外引人注目,几个白色集装箱房子里,饮水机、空调、微波炉、充电排插、血压计、无线上网、应急药物、针线缝补、厕所、轮椅、拐杖等设施一应俱全。记者进入站点时看到,两位环卫工在座位上休息。该站点负责人戚站长对记者表示,站点由上海长宁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工会负责日常管理,来此休息的户外职工以环卫工和绿化工为主。“我们站点周围是绿地和居民小区,没有大型商超,所以外卖员和快递员很少来这里歇脚。”戚站长介绍说,倒是站点门口是一家公司的班车停靠点,每天早上七点半会有十余名白领职工在此候车。有一年冬天早晨,特别冷,志愿者提前到站点打扫卫生时,看到他们冻得不行,便提前开门邀请他们进屋避风寒。自此,站点工作人员每天都会这些等候班车职工提前半小时开门。
记者从市总工会了解到,为方便和适应小哥们的使用习惯,已经通过网络手段进行推广,在百度地图等app上,市总工会官方微信“申工社”服务大厅的“附近”上,输入“户外职工”“接力站”等字样可查到附近站点;“在饿了么、美团、申通和达达职工内部使用的APP上也公布了站点信息,可供查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接力站点布局合理吗?
户外职工:站点位置、类型影响人气
截至目前,上海全市已建成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3465家,其中市级区属站点752家,市级产业站点691家,产业共建1961家,街镇自建61家。那么,3000多家站点的分布是否合理?能否满足对户外职工的全覆盖呢? 在记者的走访中发现,选址对站点的人流量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部分站点“自带流量”门庭若市,而部分站点人流较少门可罗雀,呈冷热不均的状况。
位于南翔老街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是经嘉定区总工会协调,从上海嘉定和云南楚雄的“彝州驿站”商铺“让”出的一处站点。由于站点原本就是售卖楚雄特产和非遗产品的商铺,又位于南翔老街内,所以周边的小哥会经常来。“这里营业到晚上十点半,主要是边上有停靠电动车和充电的地方,所以小哥们单子完成后就会回来这边休息。”商铺店员告诉记者,他们经常会看到保洁和饿了么小哥来休息,所以日常空下来也会维护一下站点。据了解,该站点一年可服务1600人次。
位于七宝万科商场外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由于地处快递外卖小哥取餐停车场的入口处,因此站点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记者观察发现,目前站点使用功能最多的是换电功能,其次才是进站休息。一位路过取餐的外卖小哥告诉记者,因为七宝万科商场里有很多餐饮,订单非常多,常在周边跑的小哥都知道这个站点,“只要来取餐就肯定能看到,夏天热的话他们会进去拿瓶冰水,吃点东西。”
记者走访的宝山大场镇诺源产业园区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也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站点。由于园区里本就有叮咚、顺丰、中通、德邦、达达等五家物流公司,因此接力站在200多名快递员和外卖员之间知名度很高。记者看到,接力站由两个集装箱改造而成,设施根据市总工会发布的标准配置,空调、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等一应俱全。一位身穿紫色工作服的达达快递员告诉记者,在没有设站以前,他们只能在露台上的破旧沙发上休息。“即便是大夏天也只能在屋檐下休息,现在,有冷气、有冷饮,非常舒心。”该站站长向记者表示,由于使用率高,站点的空调设备已做过一次更换,配送员对站点的方方面面都很满意,如果说有啥希望的话,就是希望还能再添一台冰箱,现在的这台已经被大家的午餐盒塞得满满当当了。
记者暗访显而易见,站点冷热不均,与站点附近的业态有关。临近商圈、外卖取餐点周边的站点人员更聚集,部分站点甚至兼作了外卖小哥们召开晨会的聚集地,而部分站点或因为地理位置不佳或者不显眼而人流稀少,服务对象都是“老面孔”,偶尔才会有路过的小哥探进身来,随后匆匆路过。另有部分受访者表示,部分位于商铺、营业厅内的站点,因为站点本身的性质带来距离感,非必要不会进站休息。
记者:服务功能足够吗?
户外职工:基本满足需求,也盼个性服务
市总工会要求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按照“6+X”为标准提供服务,即空调、冰箱、微波炉、饮水机、排插和桌椅,另根据实际增加X项个性化服务。临近夏日,接力站是否做好了准备?在实际使用中,这些功能使用状况如何?哪些功能更受欢迎?对此,记者也展开了走访。
5月25日,临近下班时间,记者在位于杨浦区的一家华氏大药房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内看到,药房附近工作的两位辅警进门坐下,自己测量起了血压。据悉,这是华氏大药房爱心接力站的一个特色,户外职工在这里量血压发现异常后,药房内的医师也会对其给予一定的咨询服务。
对于到来的夏季,接力站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这几天天气还算凉快,接力站内常规的设施物资都配备齐全,防暑降温的清凉用品则会在六月完成配备。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华氏大药房的相关工会负责人,对方表示,目前上海有38家店铺挂上了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的铭牌,这些站点每年夏天都会准备固定的防暑降温用品,今年的物资马上到位。
5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普陀区长寿路街道新会路街区的“长有爱”爱心接力站,室内有两位外卖小哥正在给手机充电。天气晴好,站外的长椅上也有不少外卖快递员在休息。记者观察发现,该站点外整齐排列着换电柜是吸引外卖快递员来此休息的重要因素,站内除冷热饮水、免费充电、应急用药等服务外,还可满足户外劳动者休憩、阅读等多种需求。一位站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站周边外卖快递员比较多,站点在原有周一至周五基础上,增加了周六、周日开放时间。
在位于青云路703号的芷江西路街道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得知记者想要一些饮用水,一位工作人员提供了帮助。他告诉记者,平时这里到访的人员不算多,但一直按照标准配备了相应的物资。“有一次,有位小哥突然感觉身体不适,进站休息,工作人员帮他量了血压,发现血压高达160,立刻把他送到就近的闸北中心医院就医……”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他觉得站点存在的重要价值:不在于每天服务多少人,而在于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可以及时给予帮助。
结合走访,记者发现,针对户外职工的功能服务根据不同行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环卫职工等偏爱冰箱、微波炉功能,快递外卖小哥使用时间短,多集中在手机充电、取水等。近年来,部分站点也听取职工反馈,引入了充电、换电等贴近他们需求的服务。
“能否在爱心接力站外面安装充电桩,这样我们来休息的同时也能让电瓶车充电。”在杨浦区延吉新村街道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走访时,记者就得知,在近日展开的一次安全生产座谈会上,“叮咚买菜”的外卖小哥提出这样一条建议,结果促成了站点的功能升级。延吉新村街道总工会获悉小哥的需求后,积极与街道平安办等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了管线布置和资金等关键问题,探索建立了爱心充电桩的管理模式。在站点开放时间内,有专人为外卖小哥们提供免费充电服务。在站点关闭期间,通过扫码充电的方式,确保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服务,扩大了服务的覆盖面。
虹桥镇红松东路站点由环卫职工道班房改造而来,因此根据环卫职工着重建设了热饭、吃饭的休息区域;临港集卡服务中心“司机之家”建设在司机停车休息的聚集场所,根据司机的工作特点引入ETC维修充值、健康自测等服务;本市部分站点也在试点引入网约车充电服务……通过普遍功能与个性服务的叠加,为户外职工提供更为全面、贴心的服务。
记者手记
“存在”的意义
自2018年首批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设立以来,这将是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陪伴户外职工的第七个夏天。
一杯凉水、一处庇荫场所是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设立的初衷,推行多年,市总工会当初的设想是否实现?从户外职工、接力站工作人员的回答中不难看出:接力站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存在本身。
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存在的意义在于一扇随处可见、为户外职工敞开的门。诚然,与上海庞大的户外职工数量相比,接力站的站点覆盖面仍有不足,部分站点存在使用率不高。但是,户外职工的需求往往简单又带着突发性:高温极限,能进来缓一口气,清凉一下,有力气继续出发;身体突发不适,能被发现,被关怀急救;半夜回程,能有一盏灯还为他们开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一处避暑休息的场所,为有需要之人搭一把手,就是站点存在的意义。
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存在的作用在于不断进化的服务。户外职工们的个体需求各有不同,在满足大众普遍的休息乘凉、喝水、热饭等需求的基础上,不少站点结合实际,状况迭代升级,换电服务、ETC维修充值、健康自测……小小的站点开始“自带流量”,折射出上海城市的精细化治理。
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的存在,更是一种城市温度的彰显。关爱户外职工,不是哪个部门哪个人的事,而是一场全民行动。在全市各个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内,暖心活动在不断上演:市总工会“一瓶水传递爱”的公益项目,在全市站点派送“清凉”;爱心接力站里,小哥甚至可以实现家庭的“微心愿”,倾诉烦恼……温暖他人的同时,小站得到自我提升。
相比于善举本身,心怀善意地存在,就是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