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被虚假高温津贴骗走4000元,警惕高温下的津贴诈骗陷阱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梁嘉蕾 发布时间:2024-07-10 18:12

摘要: 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有明确规定。

上海连日的高温终于在昨日暂停脚步,气温虽降,高温津贴仍需按规定发放。与此同时,一种与高温费相关的诈骗套路也悄悄兴起,上海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申工社曝光了一起“为领高温津贴,有人损失近4000元”的诈骗案,引起职工群体关注。


“高温补贴”成幌子

实则挖坑诈骗陷阱


不久前,杭州三墩某公司职员李先生在企业邮箱收到一封公司内部邮件。他点开查看后发现是《关于职工夏季高温补贴发放细则》,并内附在线登记申领二维码。


信以为真的李先生兴高采烈地扫码、填写个人信息,谁料前脚刚提交登记申领,后脚就收到银行支付信息,最终损失了近4000元。察觉到不对劲的李先生立刻报警,后续民警对他的银行账户采取了保护性止付措施。


记者了解到,李先生的经历属于典型的虚假补贴类诈骗,今年的高温来势汹汹,借此打着“高温补贴”幌子的诈骗不在少数,全国各地已有多名职工被骗。诈骗手段多为以“高温补贴”为噱头,发送附带二维码登记图的邮件,引导受骗职工填写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申工社评论区有网友对此经历精彩点评,“热点吹个风扇、空调啥的就过了,这被骗不是瞬间就心凉么。”


高温津贴发放有严格标准

职工需警惕诈骗


“最近天气那么热,就算单位之前没有先例,突然说要发高温费我觉得也很合理。”有网友感慨,高温天气下,公司临时发放高温费虽出乎意料,但也是对员工的一种关怀和补偿,李先生被骗似乎“不算冤枉”。实际上,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有明确规定。


高温津贴是指用人单位为保障劳动者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对劳动者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下作业额外的劳动消耗给予的补偿。在上海,企业每年6月至9月安排劳动者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摄氏度以下的(不含33摄氏度),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夏季高温津贴。发放标准为300元/月。


因此,高温津贴的发放条件,只取决于工作环境,与是否为室外、工作环境温度是多少、白班和夜班都没有关系。值得关注的是,高温津贴与防暑降温费不能相互替代,绿豆汤、 西瓜等解暑饮料绝不能代替高温津贴,高温津贴是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强制性津贴。而防暑降温费属于企业福利费的组成部分,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发放。


此外,警方也指出,任何单位发放高温津贴均不需要个人申领,广大在职及离退休人员应提高警惕,不要轻信各类补贴申领、发放的信息。同时,市民在接收到可疑邮件或短信时,应第一时间与所在单位相关部门核实或报警求助。警方还提醒,不要在任何渠道透露自己的银行卡号及短信验证码等信息,以免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宝山区总发布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

提供防护用品和高温作业休息场所,...

开展三大板块专项监督检查,电力股...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