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机器人是如何工作的?种子是如何变成粮食的?人类在逐梦太空的历史上都有哪些故事?今天上午,2024年度“劳模工匠进校园”全国示范性活动暨闵行区“开学第一课”直播活动在闵行区实验小学(畹町校区)举办,三位劳模工匠为返校归来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兼具科普和趣味的“开学第一课”。
课堂上,三位劳模工匠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用一段段感人的故事阐释着坚持与奋斗的价值意义,讲述了在平凡岗位也能铸就不平凡。
“同学们知道智能机器人吗?”刚一开场,闵行工匠张建政向学生介绍了人类的新朋友——机器人,很快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他讲述的机器人的研发技术和应用场景,激发了孩子们对人工智能的好奇与探索。随后,全国先进工作者曹月琴讲述了掌握农业芯片——种子的重要性。从一粒种子到日常最常见的米饭,离不开一代代像曹月琴这样的劳动者在默默付出。直观看到“粒粒皆辛苦”的背后,学生们对他们的工作肃然起敬。最后,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王曙群生动地讲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和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给普及了航天的知识,帮助学生们对探索宇宙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不少学生坦言,看到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傲人成就感觉特别自豪,也让自己萌生了探索宇宙的梦想。
近年来,闵行区“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已累计举办100余场,覆盖学生25000余人次。为进一步推进“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常态化、机制化。活动现场,市总工会副主席丁巍,闵行区委副书记唐劲松为第一批闵行区劳模工匠学校讲师团暨闵行区学校思政课兼职教师代表颁发聘书。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浩,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杨其景,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恽敏霞,闵行区劳模协会会长、闵行区实验小学校长何学锋共同发布了第一批闵行区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纳入闵行区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
劳模们兼具科普性和趣味性的课程让现场的学生们印象深刻,大家纷纷借着课程结束的机会与劳模工匠进行了互动。何学锋表示,劳模工匠们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为学生们从不同维度讲述的科技课堂,是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一次重要启迪。未来,该校也将结合闵行区劳模工匠学校讲师团、闵行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资源,通过设计劳动课程、引进科创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次活动还通过全国总工会直播平台、技能强国直播平台、中新网直播平台、申工社视频号、劳动报视频号、今日闵行视频号等同步全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