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工会帮我讨回辛苦钱!”上海市总工会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调解室日前收到了外卖小哥小吕送来的锦旗。公司迟迟不发放工资,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一度让小吕的维权之路困难重重,好在工会调解员及时出手,短短一周时间便帮助他讨回了薪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遇到劳动纠纷的时候,如何寻求帮助?设置于市职工服务中心的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调解室,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了“一站式”化解矛盾的新路径。
辛苦钱还拿得回来吗
今年5月,小吕通过线下招聘,在某超市做全职外卖员,负责承接美团的订单。这是份起早贪黑的辛苦活儿,但工作了一个多月后,公司却一直没有发放工资。生活捉襟见肘,小吕提出辞职,并于7月8日提起劳动仲裁。
然而,维权之路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在宝山仲裁的工会法律援助窗口,小吕才了解到,因为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和公司的劳动关系不能被认定,劳动仲裁将难以支持他的主张,向法院起诉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这让急需用钱的小吕非常为难。
关键时刻,宝山区职工服务中心将小吕的求助转至市职工服务中心。市职工服务中心法律服务部接到此案后,中心立刻指派调解室一名精干的调解员与小吕取得联系,并找到公司方进行沟通。经了解,本案所涉及的公司注册在外地,是通过第三方招用上海地区的外卖员,公司认为,小吕未签订劳动合同,不属于公司职工,强硬表示拒绝调解,使得案件的处理一度陷入僵局。
辛苦钱还拿得回来吗?市职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没有放弃,他们一方面劝慰小吕耐心等待,另一方面加强与公司方的沟通。经过调解员反复电话沟通,终于说动公司代理人来中心谈谈。
调解过程“一波三折”
7月16日下班后,公司代理人、小吕一同来到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调解室调解,市职工服务中心领导和法律服务部部长也一起参与了调解,而当晚的调解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在调解员的组织下,双方首先就工资金额进行沟通。经过核对,双方对小吕6月完成的单量没有争议,但对工资的计算方式存在极大的分歧。公司认为,根据规章制度,跑单费采用阶梯计算方式,小吕可以获得的工资远低于他的主张,小吕的住宿费用、保险费、头盔、服装费等也应当从6月工资中扣除。
工资应如何计算,工资条成了破题的关键。调解员仔细查阅了双方提交的材料,发现小吕的直接领导曾向他发送过工资条,载明了每单单价,公司虽提供了阶梯计算规则,但并没有证据证明曾将该规则向小吕公示过。随即,调解员对双方开展“背靠背”调解,并向公司方明示了风险,公司方代理人同意按照小吕主张的标准计算工资并给予一定补偿。
本以为事情可以顺利结束,但公司代理人在向上级汇报调解方案后,上级断然否定了该金额,调解再次陷入僵局。调解员立即联系代理人的上级,又被以“不能拍板”为由再次踢皮球。几番周折,调解员将小吕的事讲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在晚上9点多,在中心领导与调解员的共同见证下,双方签署了调解协议,公司代理人当场向小吕支付了调解款项。
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忧
据市职工服务中心介绍,自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调解室成立以来,通过线上法律咨询、线下工会法律服务窗口及12351热线来电等渠道,梳理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案件59件。其中,拖欠劳动报酬是争议的焦点。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遍希望以线上形式解决争议,便捷、高效解决劳动纠纷是他们的期望。”市职工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以往,维权难、效率低、成本高,碰到问题不知道如何维权,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时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也让许多劳动者选择吃下“哑巴亏”。为有效破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难题,调解室多措并举提升工作效率:一方面积极发挥线上工作的灵活性,一对一为劳动者提供调解方案;另一方面,调解员们也更加关注达成合意的双方能否履行到位,力求敦促企业现场履行调解内容,为劳动者“一站式”化解矛盾。
“随着劳动争议调解服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更多劳动者找到了维权的新路径。”市职工服务中心表示,工会组织始终是劳动者最值得信赖的坚实后盾,“中心将以工作室为载体,不断创新工作形式,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更好地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