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4上海工会工作——引领广大职工向“新”而行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锐杰 发布时间:2024-12-28 16:49

摘要: 上海工会引领广大职工向“新”而行。

今年8月,上海工匠创新成果展在市工人文化宫拉开帷幕,一批来自大国工匠、大国工匠培育对象、上海工匠和上海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亮相,展现了“上海师傅”们对创新的不断探索。


以产业工人为代表的劳动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今年以来,上海市各级工会牢牢抓住“人”这一要素,市总工会大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培育选树工匠人才、鼓励职工开展创新活动,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劳动和技能竞赛延伸“新”领域


金秋九月,西安,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落幕。在这场被誉为职业技能的“全运会”上,上海市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三名的佳绩。国网上海电科院员工张蕾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赛项中获得第四名,创上海代表团参赛历史最佳成绩。在这场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首次设置人工智能训练师、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向汽车维修工及网约配送员三个工种,体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方向。而上海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正是向着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经济新领域不断延伸,全市近80个区局(产业)工会和相关单位开展重点竞赛项目847个,与“五个中心”建设密切相关的竞赛项目占比超27%。



聚焦新领域、新赛道的各类竞赛,为产业未来发展书写答卷。2024上海制造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创新竞赛,聚焦智能工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汇聚众多“上海方案”;普陀区总工会竞赛品牌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就业形态”新兴群体、社会治理创新项目等,打造新就业群体竞赛品牌……


竞赛与行业人才培养紧密关联。浦东新区全国引领性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围绕深化“训赛证用”一体模式,竞赛全年预计培训职工20万人次,发放职业资格证书1000张。如第十七届浦东新区生物医药实验技能竞赛将上海市首批生化检验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引入竞赛项目;第七届BIM/CIM技术应用创新技能竞赛首次引入“一赛两证”,促进产业数字化。


工匠人才领衔创“新”事业



劳模工匠人才的技术、人格魅力,让他们成为职工创新创造的引领者。今年以来,上海市各级工会做实“劳模工匠助企行”,为专精特新企业、非公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发布300多项劳模工匠专长清单和100多项课程清单。共组织4950人次劳模工匠服务企业,解决技术问题4717个,帮助8.35万人次提升技能水平。


“成立助力城市更新创新联盟,组建助企行服务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上海城市更新发展大局。”今年4月,上海劳模工匠助企行助力城市更新创新联盟和服务队正式成立,来自城市建设领域的劳模工匠们共同倡议,当好城市更新创新发展的开拓者。



在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崇明线的施工现场,上海工匠陈柳锋和全国劳模胡振球因“劳模工匠助企行”促成合作,共同研发的纯电智能化扫路车投入使用,解决施工痛点;在静安,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组建的工匠团队不仅解决了一系列施工难题,还为上千名职工与工友送上课程;在闵行,来自各行业劳模工匠的“会诊”,为上海工匠潘阿锁在电梯研发中的不少困惑打开了新思路。


助力创新成果从“一张纸”到“一桶金”



“恭喜!30万元成交!”今年5月22日,在上海职工创新成果转化第三场拍卖会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职工科创成果发布交易中心专场活动上,56个项目合作签约和成果拍卖,交易总金额达4.75亿元。11月,第四场拍卖会举行,并成立中国职工技术协会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


上海各级工会帮助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极大激发了职工们的创新热情。上海工匠谷志旺已多次参与交易中心的成果转化。他坦言,拍卖平台为创新成果扩大了“朋友圈”,使创新成果实现了更快的落地转化。“以往,创新成果转化多局限于上下游企业,通过交易中心,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带来了新的激励。”


松江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青表示,松江区总工会推动“科创工会”建设,持续加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职工创新成果拍卖交易转化等工作。在目前的成果转化矩阵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职工创新发明信息征集体系,服务职工创新成果实现高价值转化。


责任编辑:李佳敏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秉承百年荣光,展现新的作为——2...

市总工会十五届五次全委(扩大)会...

年终特别报道丨回眸2024上海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