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江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契合产业发展需要,松江区总工会紧紧围绕松江科创生态建设大局,落实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牵头职责,赋能松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紧扣区域发展定位,构建松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大格局
强化部门联动,推动松江18个部门参与产改,并建立专项协调工作小组和联络员队伍,健全联合调研、会商研究、案例申报、督促检查等工作机制,形成区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协调、部门各司其职、企业和职工广泛参与的产改工作格局。强化制度统筹,坚持从推动松江产改全局出发,统筹政策安排,推出1+10人才体系,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技能竞赛、工匠培育选树等文件,优化产业工人成长发展环境。强化常态督促,区委将产改工作纳入年度督查范畴,促进产改任务深化和政策优化。区总工会聚焦“十个目标”“六大行动”,“清单式”推动30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二、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努力打造松江一流产业工人队伍
涵养工匠人才培育“蓄水池”。发挥全区各级工会组织作用,形成“市级+区级+街镇(园区)级”三级工匠梯度培育体系。已培育16名上海工匠、108名区级工匠、305名街镇级工匠,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六大重点产业工匠占比45%。建立41家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带出“工匠徒弟”21名。打造技能水平提升“助推器”。积极探索“赛证合一”竞赛模式,并广泛开展群众性经济创新活动和岗位能力培训。三年来,共举办区级及以上劳动竞赛27场,带动基层工会办赛2443场,12万多名职工参与,434人获技能等级认定;松江410家企业开展岗位能力培训,覆盖职工4.98万人次;培育职工创新成果744项,267项获市、区级奖项。健全职工创新成果“转化链”。挂牌市职工创新成果转化交易平台等七大载体,并建立政策互惠、成果互推、供需互荐等多项合作机制。已举办20场展览、4场职工技术转化拍卖会、6项专利技术路演发布,共展出1069项企业职工发明成果,成功转化169个项目,总成交额31.35亿元。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落实深化产业工人队伍改革部署
突出协同联动,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发挥工会“产改”牵头抓总作用,争取党委政府加强对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统筹规划,贯通产业工人“向上发展、横向发展”职业发展体系,让产业工人有为也有位。突出创新创造,搭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平台。参照全国、上海职业技能竞赛目录,扩大工会系统“赛证合一”竞赛范围,支持更多产业工人关注技能、提升技能。引入更多专业机构力量,支持群众性创新活动的开展,打造上海职工创新成果“首发首秀”集聚地,让更多职工发明变成产品,让产品变成产业。突出产教融合,助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汇集多方资源,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建立产业工人“技能培训、评价认定、学历提升、补贴申请”一站式服务,合力建设新时代工匠学院,体系化搭建工匠成长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