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图:2024年宝山区总工会法律援助优秀案例评审会现场。
2024年宝山区总工会法律援助优秀案例评审会近日召开。这一年,宝山“一站式”法律援助共代理869件劳动争议案件,涉1831人。其中17个典型案例入选评选,涵盖工伤赔偿、新业态劳动纠纷、群体性劳资争议等热点问题。这些案例背后,不仅是劳动关系日益复杂的缩影,更凝聚着工会法援队伍的专业力量与责任担当,并通过与法院、司法、检察院、仲裁院等多部门的紧密合作,帮助劳动者在法律困境中获得了更加公平、公正的保护。
案例多样
争议标的广覆盖
工亡赔偿问题,一直是劳动争议中最为棘手的类型之一。在“工亡待遇案”中,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晕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其家属与企业就赔偿问题僵持不下。宝新园总工会法援律师迅速响应,联合了派出所、园区等多方力量,实现跨部门合力,最终促成调解,为劳动者家属争取到合理赔偿。
评审会现场,一位社工在作案例分享。摄影/王海雯
另一方面,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也逐渐成为近年来劳动关系中的新课题。在“网络主播争议案”中,刘某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而与平台公司产生争议,要求双倍工资补偿。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像刘某这样的新业态从业人员数量激增,而劳动关系认定的争议也愈加突出。淞南镇总工会法援律师结合经济从属性、人身从属性等关键证据,最终帮助刘某维护了合法权益。
群体性劳资纠纷的调解,则是工会法律援助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在极目银河集团拖欠工资案中,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拖欠800余名员工工资。庙行镇总工会及时设立法律服务专班,与劳动监察部门联动,法援律师和社工从线上咨询到线下全面介入,最终帮助大多数员工通过法律途径获得补偿。
除此之外,2024年的优秀案例中还有调岗争议、违法解雇等诸多类型案件入选。
高效协作
权益保障全过程
“从调解到仲裁,再到后续跟踪服务,宝山工会法援工作的体系化和高效性令人印象深刻。”评审会现场,宝山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葛璐萍总结道。在处理一宗涉及劳动合同解除的案件时,工会通过调解快速解决了纠纷,确保劳动者获得了应有的赔偿。随后,工会又提供了后续的跟踪服务,确保赔偿款项及时支付到位。
法援律师通过宝山工会职工服务“一件事”平台“视频帮办”功能,在线上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
“没有法援支持,很多劳动者是很难坚持到最后的,”另一位评审专家司法局法援中心副主任沈昕补充道。他提到,在宝山,法援不仅在法律层面帮助劳动者维权,还通过情绪疏导、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劳动者渡过漫长而艰难的纠纷解决过程。
此外,在多位评审专家看来,宝山工会的法援模式还注重其前端预防性。通过普法宣传和劳动关系培训,工会帮助企业和职工预防问题的发生,减少了潜在的法律风险。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也减少了纠纷的发生,成为工会法援工作中值得借鉴的亮点。
年年提升
打造全方位服务体系
距今,宝山区总工会法律援助优秀案例评审会已持续了5年。不止于个案处理,而是通过持续的复盘和总结机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从每月举办的“劳动关系月月讲堂”到每年一度的案例评选,宝山工会将法援工作的成果与问题沉淀下来,通过集体分享和专家督导,让律师与社工在默契配合中逐步成长,也为劳动争议的高效解决提供了宝贵经验。
“正是这种月月年年的总结,让我们的法援队伍更加专业,让我们的服务模块更加完善。”罗店镇工会主席周萍说道。
区“一站式”职工法律服务中心每月举办劳动关系讲堂,各街镇法援律师、社工作难点案例分享,专家作点评督导。
与此同时,宝山区职工法律服务逐步延伸,从职业技能培训到心理疏导,从普法教育到就业指导,工会通过多层次的服务网络,为劳动者在权益保护之外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这种“法援+”服务模式,将法律援助与职工的日常需求紧密结合,形成了更具广度和温度的支持体系。自去年8月起,中心升级为“一站式”服务,联合区政法委、人社局、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等多个部门,实行“一扇门”解决“一揽子”问题,推动劳资矛盾“全链条化解”。
区“一站式”职工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刘兰凤表示,法律援助不仅是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最后防线,更是一扇始终敞开的门。“我们希望通过‘一站式’法援服务,让职工群众感受到工会的专业与温暖。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服务内容,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找到依靠,安心工作,放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