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海中小学生的寒假还在继续,离开学还有一周时间,不少职场爸妈都选择带着孩子错峰出行。由于近日连续的低温寒潮以及流感季的影响,爸妈也很担心出行时孩子遭遇流感该如何应对。对此,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顾浩翔,顾浩翔特别提醒家长,在没有明确接触流感病患的前提下,不要盲目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提前预防,一旦在之后仍然发生了相关病症,药物的使用情况就会变得复杂,甚至无药可用的情况。
顾浩翔在受访时表示,在上海最近低温寒潮来临的情况下,其实更应关心室内的防护问题,人员密集、保护距离不足的室内场所,空气不流通,即使一些商场有消毒,但估计也是对于物表的消毒,空气内的病毒浓度还是颇为可观。此时,需要家长给孩子们带好口罩,做好防护以及个人清洁卫生的工作。
此外,在药物治疗方面,顾浩翔介绍,目前国内可用的流感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通常在12小时至24小时内缓解症状。但即使超过48小时,重症或高风险患者仍可考虑使用。
而对于在社交媒体上较为普遍流传的,提前服用抗流感药物的做法,顾浩翔医生认为,这个做法适用于已经明确知道自己接触过流感病患,和病患有过密切接触的情况下。如果只是单纯为了预防流感,不必采用提前服药的方法。他解释道,因为根据剂量,预防服药是一日一粒,服用十天。而这个量和治疗服用的总量是相当的,只不过患者是一日两粒,服用五天。一旦在预防服药后,依然被感染流感的情况下,此时病患的用药情况就比较难以判定,可能会有更为复杂的情况出现。
顾浩翔表示,较好的预防流感方式依然是在每年的9月-10月,接种流感疫苗,接种后的2-4周时间,疫苗开始在体内产生抗体,可以较好地为身体提供防护,应对即将到来的流感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