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后不到三天,新一轮“闵工学堂”公益课程在企业、职工中迅速出圈,闵行区总工会的办公室里也忙碌起来:仅周一上午半天时间,已接到十多家企业的咨询和报名电话, “其中最火热的就是我们这次和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推出的38门‘AI技术’课程,很多企业和职工都想先了解起来。”闵行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月21日,闵行区总工会正式发布新一轮“闵工学堂”公益课程名单,涵盖岗位技能、政策解读、法律宣传、心理辅导、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家庭教育、健康教育、生活服务9大类654门课程。
据悉,“闵工学堂”课程由区总工会向劳模、工匠、领军人才、院校教授、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等高技能高素质职工征集。今年,654门的课程较之往年更加丰富,新增消防隐患预防、火场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类课程。其中最吸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区总工会联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单位推出的38门“AI技术”相关课程。“最近DeepSeek受广泛关注,我们也关注到企业和职工对前沿技术的需求,比如AI怎么使用?如何与工作相结合?因此,这次的课程涉及‘AI大模型’基础普及、技能进阶、职场应用、前沿科技、安全伦理等不同领域。”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协同发展中心副主任宋修庆告诉记者,为了让课程的内容与职工的需求更加“对齐颗粒度”,研究院人才培养部门专门组建了专案组,依托研究院现有培训课程,结合区总工会的需求和社会热点,讨论研发出30门课程,内容涉及到“AI大模型”基础普及、技能进阶、职场应用、前沿科技、安全伦理等不同领域。考虑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技术的突破和更新,大家对AI的关注度和尝试热情高涨,因此课程设计之初,就将最新的AI工具和技术、AI应用探索等内容加入课程列表,“近期非常火的DeepSeek,很多职工很想去了解如何使用、如何用好它,我们的课程中也有涉及。”
“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也特别注重时效性和合规性的原则。”宋修庆介绍,针对性和实用性就是与职工所在的行业、岗位身份相契合,兼顾工作的实际需求,如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课程,结合他们的工作场景。“比如,我们有一门课程叫做《AI大模型与职场写作:从工作总结到制度文档的智能生成》,我们在设计时,就是从职场写作要点、大模型的能与不能、Prompt常见格式、如何优化生成内容这四个方面,去帮助学员掌握技能。”他进一步解释,通过掌握这些技术,对于职工群体们而言,既可以从文档整理、会议纪要生成等繁琐的重复性工作解放出来,把精力更多聚焦在那些需要创新的工作领域,从而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AI技能,帮助职工提升职业竞争力,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
“闵工学堂”由闵行区总工会创建,旨在用公益性的职工学堂,为闵行职工搭建一个提升素质、实现自我增值的开放式培训平台。目前,已依托园区、企业、职业院校、相关职能部门等资源,在全区创建了56家“闵工学堂”,其中36家被市总工会命名为“上海职工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