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静安工匠巧手还原历史风貌——“五卅”运动初期上海总工会遗址修缮复原记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嘉宝 发布时间:2025-02-25 14:30

摘要: 1925年,上海总工会在这里诞生。

午后的宝山路宝通路口静悄悄,不少沿街建筑被封起,拆迁后的老城厢正亟待新生。鳞次栉比的旧里中,一幢修缮一新的三层小楼格外引人瞩目,这便是“五卅”运动初期上海总工会遗址展陈地所在——1925年,上海总工会在这里诞生。


记者了解到,历经近半年的紧密施工,“五卅”运动初期上海总工会遗址保护修缮工作已基本完成,并正式进入布展阶段,将于今年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向公众开放。近日,记者实地探访施工现场,揭开修缮背后的点滴故事。


百年建筑焕然一新


灰色墙体、深红瓦片,复原的木门窗透露着古朴韵味……修缮后的“五卅”运动初期上海总工会遗址展陈地沐浴着早春的暖阳,吸引着过往人群驻足观望。其所在的石库门建筑群始建于1920年代,距今已经有百年历史。


“这里曾是多户人家合用,房屋的破坏较为严重。”修缮工程承接单位、静安建筑装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蒋晔颿告诉记者,房屋原本暗线、暗管、暗道星罗棋布,仅仅拆除就差不多用了一个月。记者步入室内,可见内部修缮已经基本完成,几位建筑师傅正站在扶梯上对着墙面“查漏补缺”,布展陈设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阳光透过木窗洒进屋内,让人仿佛穿越了时光。“这几天碰到不少动迁的老居民来这里进行怀旧之旅。”蒋晔颿说,听老居民们讲述自己当年住的房子,打听着区域未来的规划,对焕然一新的百年建筑啧啧称奇,他感到很自豪,“他们中不少人都是几代住在这里,对这些建筑有很深的感情,这也让我们感到修缮所肩负的责任。”


两代工匠联手修缮


记者了解到,静安建筑装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两代工匠——“上海工匠”顾雪峰,上海首席技师、“静安工匠”徐超元都参与了本次修缮项目,力求复原百年建筑的“原汁原味”。


“修旧如旧是修缮历史建筑的要点,也是这次修缮的一大难点。”静安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卅”运动初期上海总工会遗址位于宝山路403弄2号(原宝山里2号),这处工运遗址留存资料基本缺失,建筑外观、布局结构、精准方位难以考证。在困难重重之下,项目团队用一年多的时间对周边现存石库门建筑、老居民进行走访,在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区文旅局、区档案局、宝山路街道帮助下,反复征求相关专家、学者意见后,最终集合调查成果形成了修缮方案。


在参观者不大注意的地方,精细功夫贯穿其中。“项目施工高峰时期,现场工人有七八十人,都是我们公司的专业技术能手。”徐超元说,除了颇有特色的石库门砖石结构,遗址所在的石库门建筑内,还有包括木扶梯等在内的木质建筑结构,团队努力将这些细节逐一还原。


顾雪峰曾首创了业内独树一帜、极具特色且可推广可复制的历史建筑“拆、洗、修、补、整”五字修缮工艺,这些工艺也在修缮中得到了展现。顾雪峰特别谈到,自己在与宝山里几百米之隔的弄堂里长大,因此对这次修缮感触很深,希望通过修缮让这些老建筑恢复昔日的光彩。


未来打造融合型场馆


作为上海总工会的诞生地,“五卅”运动初期上海总工会遗址的保护修缮备受关注——2022年,上海市总工会与静安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将保护修缮工作提上议事日程;2023年,经前期充分调研,双方签订补充协议就修缮展陈方案等进一步达成共识。2024年7月,保护修缮正式动工。


当前,该遗址展陈地已进入陈列布展阶段,500平方米的建筑空间,将由陈列展厅、互动区域等组成。据参与展陈大纲编写工作的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副院长邹卫民介绍,陈列展厅将通过序厅、“工潮始奔涌:成为独立的阶级力量”“工友已醒悟:上海的工人起来了”“工会在行动:上海总工会领导的工人斗争”“工运正蓬勃:革命洪流中的上海总工会”“工人有力量:从上海总工会到上海市总工会”和尾厅七个板块,完整展示大革命时期上海总工会的成立背景、成立过程、早期机构设置、重要活动、相关人物,以及上海总工会、上海工人运动对于推动革命斗争的特殊意义等内容。


静安区总工会透露,“五卅”运动初期上海总工会遗址更新复建后位于宝丰苑风貌保护街坊内,将保留宝山里门头,并在原址处设立文物保护纪念标识。遗址展陈地旁,一幢砖红色的三层沿街建筑也已修缮完成。据悉,静安区将在此打造一处工会服务阵地,融合多元服务功能。


摄 影:展翔
责任编辑:王枫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静安工会暖“新”餐车上路开跑:流...

静安区总工会召开二届七次全委(扩...

工会小站释放贴心大爱,石门二路街...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