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吕巷镇拓宽解纷新路径:“工会+三所”联动化解劳动争议21起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嘉宝 发布时间:2025-03-06 16:06

摘要: 解成功率高达100%

“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工资!”拿到工钱的农民工郑某激动地握着调解员的手。这场涉及24万元欠薪纠纷的快速化解,正是上海金山吕巷镇创新“工会枫桥”机制的生动实践。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该镇通过“三所一庭一会”联动的非诉解纷模式已妥善处理21起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高达100%。


走进吕巷镇汽车配件制造行业非诉服务站,“竭诚服务职工”的标识格外醒目。这个占地仅20平方米的空间自2022年成立以来,已成为连接企业职工的金牌驿站。“一些劳动争议如果按照诉讼流程,不仅耗时耗力,且很难保证职工能及时挽回损失。”吕巷镇汽车配件制造行业工会联合会副主席、服务站副站长沈波介绍,站点成立以来,配备了一支由首席调解员、工会指导员、工会法律援助律师等组成的“非诉”服务团队,同时引入司法所和劳动监察力量,形成多元化解矛盾的工作合力。


这种“法、理、情”相融的调解机制,在农民工欠薪案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当郑某等12名工人前来求助时,调解团队立即启动联动响应。团队坚持用细心吃透案情,打牢劳动争议调解的基础;用真心拉近感情,准确把握处理纠纷工作的核心;用同理心互换立场,据此作为快速达成和解的路径。经过深入一线走访调查、释法明理,终于找到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镇人大副主席、总工会主席肖辉英介绍,工会代表和人民调解员始终坚持对集体争议、拖欠农民工工资、女职工等特殊案件,实行绿色通道办理。如一车镜装配企业迟迟未完成对辞退员工的赔偿事宜,“三所一庭一会”组织企业和离岗员工进行调解,协助该员工申请劳动仲裁,并获得支持裁决。又比如某设备公司因合同纠纷面临停产危机,最终通过“面对面”调解,不仅促成合同继续履行,还帮助企业完善了管理制度。针对新就业群体,镇总工会还依托“巷邻坊”“巷小爱”等社区场所,建设“工会驿站”“户外爱心接力站”,供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休憩、反馈诉求。


据悉,在行业非诉讼服务站基础上,镇总工会还携手朱泾法庭、金山检察院业务管理部、镇派出所、司法所和律所打造了“三所联动+”调解工作室,建立健全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和值班制度,共同组建多元化、专业性的调解队伍。以镇级非诉驿站为中枢,行业服务站为支点,辐射N个社区驿站——吕巷镇总工会逐渐构建起“1+2+N”的工会维权服务网络。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金山区总工会发布2025年服务职...

金山区总工会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金山区新就业形态职工才艺展示活动...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