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后没时间考学历,学习内容与工作实际需求不匹配……这些困扰着产业工人学历提升的难题,如今已在上海摸索出破解之道。5月11日,在上海工匠学院首届工匠学历班毕业典礼上,56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工匠高技能人才顺利毕业。
从即日起至2025年8月15日,全国首个以“工匠”命名的学院——上海工匠学院,面向各级各类工匠高技能人才,启动新一期工匠学历班招生,新增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有需求的工匠等高技能人才和希望成为工匠的产业技术工人提供学历教育,助力产业职工“技能+学历”双提升,实现全面发展。
名师带教、周末学习
工作学习两不误
工作与学习的时间冲突,是许多产业工人学历提升时的困扰。在参加上海工匠学院首届“工匠学历班”行政管理专业的学员中,有93.3%的学员认为,“工作繁忙,难以保证学习时间。”
三年前,首届“工匠学历班”开班,为深受困扰的产业工人们找到了破解之道。学历班支持学员工作日在岗实践学习,双休日线上线下专业学习,以工学交替方式开展双元培养。
学历班的教学团队由高校教师与上海工匠组成的“双导师”,采用“面授教学+工作场所+在线课堂”组合教学模式,既强化学术指导,又贴近岗位实际,助力学员实现从“技术能手”到“复合型人才”跨越。
三年后的春天,在首届“上海工匠学历班”毕业典礼上,56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工匠高技能人才顺利毕业。和毕业证书一同收获的,还有他们个人的成长。毕业生中,不少人获得了职称、职位的晋升和技能等级的提升,这些也帮助他们收入获得了提升。
学历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班长黄宏,在读期间先后两次参加学校双创大赛,其项目赢得校内奖项,并荣获了上海市成人高校优秀学员称号。他说:“正是上海工匠学院这种全方位的培养模式,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内容,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论文写在岗位上
行业“老师傅”有了新蜕变
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不匹配,也困扰着不少产业工人。在“工匠学历班”,这一点也得到了回应。学历班建立了学分认定机制,支持奖项、专利、证书等转换学分。不仅如此,工匠导师还将指导学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开展创新成果管理、奖项申报等。在名师名匠的带教下,很多学员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作为首届学历班行政管理专业的优秀学员,张晓东在制造业深耕30余年。然而,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老师傅”逐渐意识到,仅凭经验已难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管理效能?得知上海工匠学院开设面向产业工人的学历班后,他当即决定报名深造。选择行政管理专业,张晓东有着明确的目标——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还要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以提高团队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学习期间,他在课堂上接触到许多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并通过与导师和同学们的深入交流,不断拓宽自己的视域。
在工作中,张晓东发现,传统电炉摇架平台齿条复位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效率低下等问题。凭借在学院学到的新知识,他提出了“电炉摇架平台齿条复位方法”的改进方案。该方法不仅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显著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最终,这项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张晓东表示,工匠学历班让自己学会了系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实现从“动手”到“动脑”的转变。
新一届学历班招200名学员
新增紧贴时代需求热门专业
响应全国总工会、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广泛实施求学圆梦行动 推进产业工人学历与能力提升的意见》,上海工匠学院新一届工匠学历班拟招生200名学员,名额比首届翻了一番。
在延续机械电子工程与行政管理两个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管理两个紧贴时代需求的热门专业。在课程体系中深度融入人工智能元素,引入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核心课程。同时,工匠学历班坚持立德树人,推动思政教育与新技术背景下的职业素养培育相结合,着力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
此外,上海工匠学院积极拓展学员国际视野,借助德国工匠教育资源,开设多门覆盖工业4.0、数字转型、跨文化沟通等内容的在线课程,帮助学员了解全球先进制造理念与管理模式,提升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拓展能力。符合招生条件的本市在岗职工可通过申工社、上海工匠学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