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上海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历时六个多月的焕新升级,上海劳动模范风采馆昨日以崭新面貌面向社会开放。这座坐落于上海市总工会大楼一层的展馆,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为主题,生动展现了上海各行各业劳模群体的奋斗历程。
数字化展陈
突破空间限制
上海劳动模范风采馆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如何在有限空间里,展出上海全市劳模风采?此次升级全面采用数字化展陈设计,对展陈内容系统性扩容,让每一位劳动模范都能被“展出”、被“看见”。
111块智能交互电子屏、2294张珍贵劳模照片、305条生动影像资料和感人故事……焕新升级的展馆重点展现了480位上海各行业劳模先进风采。其中包括“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人民教育家”于漪等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著名劳模,以及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班组长王曙群、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首席数据师谢邦鹏等在“五个中心”、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人民城市建设中涌现的劳模先进。
包起帆等劳模代表现场观展
展馆采用智能数控系统,进一步拓展了观众的观展体验。1个主题展与科创行业展、教育行业展、新一届劳模专项展可实现“一键切换”。此外,尾厅部分设置了“致敬劳动者”劳模信息查询屏,观众可查询到全市所有劳模共19126人的相关信息。
珍贵实物
重现奋斗点滴
除数字化展示之外,劳模馆还珍藏着一批见证历史的珍贵实物展品:全国著名劳模杨怀远服务旅客的“小扁担”、徐虎为民解忧的便民服务信箱、李斌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指环王”柱塞环,以及包起帆57年职业生涯中荣获的67枚金光闪闪的奖章。
开馆首日,市民游客进馆“打卡”
其中,包起帆的67枚奖章尤为珍贵。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双百人物”“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国家级荣誉,更创下连续5次获评全国劳动模范、9次获评上海市劳动模范的纪录。
“劳模馆,劳模建”也是展馆改造的一大亮点。全国劳模、陶瓷艺术大师蒋国兴倾力创作的“勇立潮头”主题馆门,象征上海工人阶级勇立潮头、锐意进取的时代风采。全国劳模朱道义精心设计的花艺陈设,呈现上海劳模群体耕耘结硕果的奋斗历程,使“劳模馆、劳模建”的理念获得具象化表达。
知名劳模现身展馆
分享奋斗故事
开馆当日正值周末,外滩客流如织,全新展馆吸引众多中外游客前来“打卡”。“改革先锋”包起帆、“中国第一代空嫂”吴尔愉、“最美退役军人”陶依嘉等全国著名劳模来到现场,与参观者热情互动,分享他们的奋斗故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全国劳模、原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上航特聘客舱服务专家吴尔愉在观展后感慨万分,“劳模馆让我们看到了劳模精神、城市精神的传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饿了么”蓝骑士宋增光和妻子一起来到新馆参观,他由衷表示,“上海是一座多元包容的城市,留下了我们拼搏的印记,也给了我们奋斗的目标。”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处长张波曾多次带学生来到劳模馆,“升级后的展馆更加内容丰富,期待带着我们的老师、学生再次来到这里。”
展馆尾厅,156位劳模亲笔书写的格言引人驻足。“心贴布、布贴心,织布为人民”,原国营上海第一棉纺织厂杨富珍的誓言,流淌着产业工人的质朴情怀;“用心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上海医药集团药物合成课题组组长朱阳的承诺,彰显着新时代科研人员的使命担当;“在群众中汲取养分,才能有更丰富的人民民主实践”,上海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书记盛弘的感悟,诠释着基层工作者的为民初心。
据悉,焕新升级后的上海劳动模范风采馆充分考虑市民与游客的观展需求,对开放时间作出优化调整:工作日(周二至周五)9∶00-17∶00开放,周末(周六、周日)延长至9∶00-21∶00(周一闭馆维护)。市民可通过“申工社”微信公众号“服务大厅—文化云—展馆预约”通道进行预约(每场限10-40人),或致电63613953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