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创新工作室成员跨界合作,上海工匠学院首次举办生成式AI应用训练营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锐杰 发布时间:2025-07-03 16:11

摘要: 工匠创新工作室成员跨界合作,上海工匠学院首次生成式AI应用训练营开班。

7月3日,由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开放大学共同举办的2025年上海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研修班暨生成式AI应用训练营在上海工匠学院开班。作为首次探索举办的“训练营”,本次专题聚焦人工智能主题,面向上海市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及骨干成员开展全实操应用培训。学员们不仅会在聆听授课、上机实操、企业走访等环节全方位“DeepLearn”当下最前沿“DeepSeek”等AI技术的使用技巧,还会在专家指导下,以分组协作方式,训练、使用涉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AI应用,共同完成与一线岗位创新和技能提升相关的主题作品,并在48家上海市工匠创新工作室之间展示交流,助力工匠创新工作室更好发挥传承工匠精神“新平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的积极作用。


本次训练营为期三天(7月3-5日),全程采用“AI工作坊”教学模式,注重模拟演练与实际应用,助力学员深度认知、理解并掌握当前主流AI工具。“这次课堂不是老师的单向输出,而是互生互长。”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院邀请上海交大教育集团人工智能培训中心的AI专家,为工匠高技能人才倾囊相授,涵盖AI文字创作与文档自动化处理、AI图像视频创作训练等内容的“干货”授课安排,不仅可以帮助工匠高技能人才在机房熟练运用AI工具,高效生成与“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相关的文本、图像、视频等展示内容,还有机会在商汤科技等AI行业标杆企业学习拓展AI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AI这一前沿技术的应用和学习,吸引了很多“老法师”的关注。“我们虽然是传统制造企业,但随着产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改进,我们也想探索与AI技术联通的可能性。”来自上海电气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金德华设备电气控制工匠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金德华是中国质量工匠、2018年上海工匠,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学习贯穿了他几十年的工作生涯。“我一直想系统学习AI技术,这次培训注重实操,我还邀请了工作室的骨干成员一起来学习。只有对各方面都有所了解,才能找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能性。”


据悉,参与此次专题研修班的学员们大多来自一线岗位,来自能源、重工业、建筑、交通、制造、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的占比70%,来自科技、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IT等新兴行业的占比30%,九成学员为一线的制造业技术人员,从事焊接、电气维修、设备点检、检测分析等工作。


“早上我还在用AI整理课堂录音,对后面几天的学习内容,我也很期待。”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黄涛宏质谱分析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黄涛宏坦言,AI技术和工作生活的关联越来越紧密,这次的培训内容非常实用。“工匠学院的培训都很贴近工作实际,我还记得第一次参加的是有关知识产权的专题培训,我回去后还在部门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了。”本次训练营的一大亮点是打破“隔板”,把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学员,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专题研修期间,黄涛宏就将携手由9名跨领域的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和骨干成员组成的小组成员,一起协作完成与岗位创新元素相关的AI作品,授课老师还将结合每个学习小组特点,分别对各学习小组产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辅导点评,帮助各小组学员取长补短、学以致用,推动工匠创新工作室交流互鉴。“大家虽然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工种,但是技术和科学的思路是相通的,在彼此的交流中也能有所收获。”他告诉记者,自己也在多期工匠学院的培训中获益良多,“其实有时候同行的交流话题会局限,不同行业的更可能碰撞出火花。”


前沿的领域、实操的形式、互动的理念,使得本期训练营“一课难求”,课程一经发布,受到了来自各行各业上海市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及骨干成员的热烈追捧。报名通知发布仅三天,70个培训名额即告额满。

责任编辑:王枫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是“能量补给站”,更是“温暖之家...

激活“人才+产业”双引擎,第七届...

咖啡行业、宠物行业、街区工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