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我就在图书馆里写作业,原来这里有这么多历史故事!”7月4日,上海市同济第二初级中学学生陈昭旭与同学们一起来到杨浦区图书馆,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浦区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杨春霞的带领下,身临其境感受建筑的历史魅力。
在前期“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基础上,今年暑期,杨浦区总工会联手区教育工会,组织学生走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双向驱动,上好一堂别出心裁的“大思政课”。
青少年触摸百年图书馆底蕴
图书馆是民国时期“大上海计划”的核心建筑之一,孔雀门是80多年前老建筑内的原件,红缸砖地面的地砖从上世纪30年代保留到现在……面对这些就读初中、不同年级的孩子们,杨浦区图书馆精心策划了一条青少年参观路线。杨春霞说:“我们希望用青少年可以接受的话语将图书馆的历史娓娓道来,让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
今年以来,杨春霞频频以讲师的身份走进杨浦区各大中小学,带领孩子们穿越百年时光,解锁书籍中的奇妙密码。
在她的课程中,她的工作地点——于1936年开放的杨浦区图书馆也常被提及。由于讲解空间的限制,杨春霞只能通过图文尽可能展示图书馆的风貌,她也常常邀请孩子们到图书馆体验建筑的奥秘。
这场暑期的“逆向”活动,让孩子们从校园走出来,圆了她的遗憾,孩子们实地参观,一步一寸、一点一滴地了解图书馆的历史,触摸建筑底蕴。
暑假对图书馆来说是个特殊时段。自从迈入暑期,杨春霞更忙了。“馆内的人流量相比暑期前翻了几番,我们暑期也准备了非常丰富的活动。”不仅馆内常设红色纪念地寻访展、青少年图书推荐展、书香下午茶微型展览,还策划了多场“橙长没烦恼”系列活动,并配送至街道图书馆,“让孩子们在家门口的图书馆就能享受到。”
值得注意的是,杨浦区图书馆坚持全年开放,只有每周五上午用于设备维护和开展行政业务培训。这一天,为了孩子们更舒适的参观体验,同时避免打扰其他时间段的读者,杨春霞特意协调了时间,将这场活动安排在了今天。
行走的思政课与实践结合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劳动模范是各行各业群众的杰出代表,今年以来,杨浦区总工会策划组织他们走进校园、走近学生,讲好劳模故事,上出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迎接暑期,杨浦区总工会的“劳模工匠大思政课”再升级,学生们走进劳模工匠办公的场所,来到他们的创新工作室,近距离接触劳模,实地了解他们的工作,在孩子们心中栽下劳动的种子。活动的内容也与思政课息息相关,讲解过程中,“大上海计划”的建国方略与对青少年倡导的文化自信自强相通,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文化的气息,触摸到中国的文脉。
据杨浦区总工会介绍,杨春霞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活动的首站,也是这条路线的起点。接下来,孩子们将走进科创、家政服务、建筑等行业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