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选手们操控射线设备,透过钢铁“肌理”精准捕捉内部缺陷;一边是选手们全神贯注,运用探头在试件表面反复扫描,凭借波形信号研判细微损伤……10月24日,由上海航天局工会、上海市闵行区总工会、市经信团工委、上海市莘庄工业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莘庄工业区总工会、上海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承办的2025年上海市无损检测职业技能竞赛闭幕式在上海航天创新创业中心举办。
赛场竞技艺 多维体系炼精兵
本次大赛自八月启动以来,经全市各区、各产业局工会选拔推荐、初赛层层筛选,来自26家单位的84名选手脱颖而出会师决赛。参赛选手覆盖航天、航空、船舶、核工业、电气、特种设备等多个重要领域,形成“跨区域、跨行业、跨层级”的广泛参与格局,充分展现了传统工业与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领域对无损检测技术的高度重视与持续创新。大赛突破传统模式,构建“理论+实操+创新”三维综合考核体系:理论部分聚焦前沿技术,拓展选手认知边界;实操环节直面工业现场难点,围绕射线、超声、渗透、内窥镜等四类专业检测,考验选手在复杂工况下实现缺陷“精准定位、定量分析、风险评估”的能力;决赛现场还特别设置技术及设备创新应用交流环节,为行业技术升级注入新思路、激发新动能。
“感谢工会搭建这样一个高水准的竞技平台。无损检测是保障质量安全的‘火眼金睛’,每一次精准检测都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与生产安全。”来自上海市船舶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的周荣,凭借扎实功底与稳定发挥荣获本次竞赛一等奖,他从事无损检测工作已逾十年:“与各领域顶尖选手同台交流,不仅锤炼了技艺,更拓宽了视野,为我今后的工作带来了许多启发与突破。”
区域联行业 服务新局谱新篇
活动现场,王曙群结合自身扎根航天装备制造一线三十余年的成长经历,生动阐释了高技能人才在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发挥劳模工匠在服务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活动现场举行“闵行·航天劳模工匠服务队”新成员授聘仪式。王曙群为来自闵行区与上海航天系统的8位劳模工匠颁发聘书,标志着服务队实现扩容升级。此次扩容是闵行区总工会与上海航天局工会在共建“劳模工匠助企行联盟”基础上的再深化,旨在强化“区域综合优势”与“航天专业资源”的深度融合,构建“区域搭台、行业赋能、企业受益”的协同服务新格局。服务队将立足闵行“制造业立区、强区”战略定位,围绕企业技术瓶颈突破、工艺优化升级等实际需求,组织劳模工匠开展技术帮扶、联合攻关和技能传承。
下一步,闵行区总工会将携手上海航天局工会,以“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为重要抓手,持续完善“服务资源共享、科学讲堂共办、技术培训联动、重点项目联攻”,组织劳模工匠深入园区、企业一线,开展技术会诊、工艺优化和成果转化服务,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通过拓展服务阵地、搭建交流平台等举措,系统构建职工技能成长与产业转型升级互促共进的良好生态,为上海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会力量。
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上海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王曙群,上海航天局副局长、工会主席李昕,闵行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岳崇,莘庄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林艺,上海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朱平国等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