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聚焦]
李晓欧,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副院长,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完成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上海市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重点项目等20余项课题研究工作,目前主持“上海穿戴式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工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专利7项,参与编写著作1部,主编教材2部。获上海康复技术与产品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
参与指导全国性技能大赛2次。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10余奖项。
[名师风采]
上海健康医学院坐落在浦东新区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入眼是清一色红白相间的教学楼,李晓欧教授告诉我:“医学院的教学楼一般都是红色的,是救死扶伤的红十字的颜色,是一种红十字精神的象征。”
“直男”老师为学科建设努力
李晓欧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热情诚恳,在采访过程中他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是能宣传我们学科和教学成果,要让家长和大众知道我们的学科和医疗器械紧密联系。”这也一如工科生的直男思维,把一颗对专业、教学和学生热忱的心展露无遗。
他承担《数字信号处理》、《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护》等多门课程,坚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上好每一堂课。同时,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及时了解学生原有技能和难点,在实践中探索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在主讲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让学生能够听到、看到、摸到知识,通过创新电路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空间和参与兴趣。
由李晓欧负责的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已成为国内示范标杆专业,于2016年成为国内首个通过IEET技术教育国际认证高职专业,实现了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目标。李晓欧自己也时刻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努力保持、提高自己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积极争取科研项目,组织中青年教师共同参与科研,在学院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2017年牵头申报成功“上海穿戴式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亦师亦友陪伴学生成长
李晓欧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尝试。例如,每一份教案都要充实最新技术资料,开展探究性互动教学。平时,为了能够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有空他就泡在实验室。在为研究生修改论文时,为了提高质量,平均每篇论文都要修改近二十次。学生在收到他凌晨1点多修改完的论文后写道:“谢谢老师夜半还在帮我审论文,感激不尽!”李晓欧告诉我他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就是这样一字一句帮他们改写论文的,所以他也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学生。
除了课堂教学,李晓欧在课余也为学生们解析学习与就业、人生等问题,把学生的思想引导与知识传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大学生成长的“精神导师”。尤其是面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李晓欧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要和‘问题学生’做朋友,不能做老师。朋友才能了解他们,得到他们的信任,找到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况且,有的潮流我不懂,还要他们来教我。”曾经有个学生,英语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是对软件编写很有天赋,李晓欧就通过让他看英文文献学习代码和软件专业知识来提高英语成绩。
如果发现有学生情绪不正常或学习主动性不高,他会及时与这些学生沟通,通过课堂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及时传授给学生们。有一门有些枯燥的信号处理课,李晓欧就会带学生们去实验室学习、参观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在校11年,虽然行政工作很多,但是李晓欧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教师本职,继续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努力着,并把在科研中的成果反哺回教学。谈及与学生相处,李晓欧笑道:“最近几年总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严厉了,暑假很多研究生都在学习,因为我要求他们任务做完才能回家,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早日出成果……”
“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
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发挥重要作用,他为学院青年教师做教学导师,还撰写了十余篇教学经验论文供分享学习。通过传帮带,教师们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快速提升,有力地促进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李晓欧的座右铭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也身体力行地实践。不仅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还积极为行业的社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通过积极参与“上海电生理与康复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上海电生理技术产业化创新献计献策。通过“校企医监研”的创新模式,2014年获“上海康复技术与产品创新大赛三等奖”。鼓励青年教师将专利转化,让科研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