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风采】
王东霞,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上海市崇明区向化中学教师。2020年12月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十佳班主任、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园丁奖等荣誉称号。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袁枚所作诗《苔》中的两句,也是崇明区向化中学教师王东霞最喜欢的诗。她说:“乡村教师虽如苔花般普通,但只要付出努力,即便是小似米粒的苔花一样的我,也能够学着牡丹的样子努力绽放。”
2019年9月,当王东霞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的时候,她曾经的学生、远在澳大利亚学习飞行驾驶的学生黄佳伟发来祝贺,微信中说:“您给我留下思考习惯与做法,心里扎下影响日后性情与生活的根,您被承认,等于我或者我们,也被承认!”
在王东霞看来,学生的话,跟这份荣誉一样,是对她为师教学的最高奖赏——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颗美好的种子,激励他们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是她作为一名老师能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礼物。
扎根崇明海岛
多年来,王东霞一直扎根在崇明海岛,从港沿小学到向化中学,从教26年,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26年。“因为挚爱,所以坚守”,对她来说,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她最大的追求。
王东霞回忆说,选择当一名教师,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她父亲是一名有着40年教龄的退休教师,在她心里,父亲就是她的偶像,于是从小她就定下目标——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1995年从崇明师范学校毕业后,王东霞从父亲手中接下教鞭。当时上海市区缺少教师,到崇明师范来招聘应届毕业生。父母问她是怎么想的,她说:“说好了留在崇明,说好了在乡村,我就希望尽自己的一切,能为振兴乡村教育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于是,王东霞留在了崇明,入职母校港沿小学,并倾尽所有的热情耕耘着。即便是之后有机会去其他的工作岗位,她也从没有动摇过。
2008年,王东霞从工作了13年的港沿小学来到了向化中学,继续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王东霞把这些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在每一天、每一个重大的时刻都陪伴在他们身边。她曾经带教过一个叫莹莹(化名)的学生,学习优秀可体育成绩拖了后腿,体育中考的800米测验成了她的一道坎。为了让她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参加考试,王东霞不顾自己的瘦弱身体,在考前一个月,坚持每晚拉她一起去操场跑步。在黑暗里,两个人一个跑、一个追,莹莹在作文中写道:“你在前面气喘吁吁却不愿停下,我精疲力竭却不敢止步,你从始至终引领着我跑到终点。”
体育测试的那天,莹莹冲过终点后摇摇晃晃扑到王东霞怀里,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
王东霞与学生的故事不胜枚举。26年来,王东霞用真情推开一扇扇幼小的心门,解开一个个心结。有一年,小禹(化名)成了她班里的插班生,成绩一直不理想。王东霞找到了小禹妈妈了解情况。交谈中,小禹妈妈显得有些紧张,见到王东霞始终耐心微笑,她才打开心扉,流着泪说出了孩子转学的真相。
原来,小禹年幼独自玩耍时,误吃了老鼠药,其二伯父发现后将他送到医院抢救才挽留住生命。听闻小禹的身世,王东霞的心莫名地痛,不禁潸然泪下。“孩子是不幸的,但我希望遇到我会是他的幸运。”于是,她尽全力去呵护帮助他。一句一句教他读书,一笔一画纠正他怎么也写不正确的古诗词,这让小禹备感鼓舞。八年级期末考,当王东霞在教室展开小禹那张见证师生心血的78分考卷时,教室里响起阵阵掌声。
王东霞有点激动地说,前两年,在陈家镇枢纽站,一个人高马大的孩子奔向她大喊“王老师,王老师”,眼中的热切一如10多年前。原来是小禹,他毕业后上了一所中专学校,现在一家船厂工作,很好地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这一刻,王东霞为自己选择扎根崇明、回报家乡感到自豪。
做学生的朋友
从教多年来,王东霞一直有一个习惯——家访。
有些朋友问她,打个电话发条信息就可以解决的事,为什么非得家访?王东霞回答道:“面对面的交流最具感情,想要全面了解学生,不如去学生家里看一眼。”
其实,对王东霞来说,家访的意义还在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心理状态,才能引导孩子能一门心思学习,顺利考上学校,改变自己甚至整个家庭的命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孩子的比例较高,在全面掌握孩子情况后,我们才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
哪怕工作再忙,王东霞的假期家访都雷打不动。无论寒冬酷暑,她总会骑上她的电瓶车,车兜里装着班主任手册,一家家地走访。有些地方不熟悉,路不好走,丈夫总是陪着她去。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每一位学生的家。
一次家访,当学生小龙(化名)将王东霞带进一间垃圾堆旁的小房子时,她震惊了,小小的房子,住着一家6口人,屋子里仅有几件破旧的凳子和摆设。 “没想到孩子住在这种地方。”王东霞心里揪了一下。
原来小龙父母从事废品回收,每天忙于工作、无暇关心儿子学习,王东霞就在放学后对小龙进行义务辅导。班级里学生的旧书废纸也在她的要求下被收藏在教室橱柜里,等学生放假了,就让小龙父母来拿去。
王东霞和所教的学生们有着亲如家人的师生情。“当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学生最好的朋友”一直是王东霞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写照。“孩子们会向我推荐他们爱听的歌、爱看的剧,我都会去尝试了解,努力走进他们的心。每一代孩子的思想都是不同的。我们一起劳动、一起学习、一起运动,在孩子们眼里,我是老师,也是她们的家人和朋友。”王东霞如是说。
2016年冬天,王东霞不慎摔断了4根肋骨,但两个星期后,蹒跚的她又行走在校园,因为心里惦念着学生惦念着班级。
二十多年来,王东霞平凡如米粒一样的苔花,但却能似牡丹般尽情绽放,她用心善待学生,用情耕耘教育,扎根三尺讲台,用如沐春风的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学生,让他们走出农村,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