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孩子们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成绩之外,还有着许多同样重要的东西需要“补习”,有着必不可少的素质、精神需要去培养和获得。
暑假时间,孩子们离开学校课堂学习的安排,回到家庭和生活当中,是他们最能够自由安排和分配的一段时间。
他们真正该多补补的课程,其实不是学科性强的课,而是阅读、体育、劳动这样锻炼孩子们综合素质的课程,而这些课程补好了,对孩子们的学习也有相应的促进作用,更是让孩子们受益终生的。
阅读课:拓展认知,沉淀思考
读书和不读书的最大差别,是思想深度和广度的差别。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一个人之所以陷于困境,常常是由于认知不足。而读书是拓展认知和视野的捷径。有些知识学到了就是自己的,有些思想悟到了也是自己的。你在读书上花的每一分钟,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给你回报。
读书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真正读懂一本书,吃透一本书。要让孩子们做到会看书,有效看书,为大家提供6个建议。
1.明确看书目的
为什么?要什么?看书之前,要想清楚,为什么要看这本书。是为了学习提升?还是为了打发时间?目的不一样,看出来的内容一定也不同。比如写作遇到瓶颈期,脑子里没素材了,想要去看一本书,那看书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去多充实自己,而这时获取的东西比较广泛,只要觉得是好的,都可以用。
怎么要?要到了吗?怎么通过看书,去快速有效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最近想了解如何阅读,那看对应的书籍时,就会简单列下目标关键词:阅读技巧、阅读障碍、批注形式等,然后根据这几个关键词去书里找答案。先给自己设置问题,再带着这些疑问和目的去看书,就会主动吸收书中的相关知识点。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看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提升。
2.看书要有顺序
看书不是一上来就从第一页读到尾,最好的看书顺序是先看一下书腰、封面、封底,然后看看目录,序言。
书腰、封面、封底通常是书中精髓部分的体现,是书中观点的高度概括。序言部分通过别人的评价,或者作者自己的介绍,可以了解书籍的写作背景、教育意义等。浏览目录,可以知道全书的组织结构,初步确定自己最为关注的几部分内容,从而有计划地把握阅读速度。
所以在正式看一本书之前,先做个十来分钟的浏览,把书的精华部分了然于心,也对自己关注的重点,心中的疑惑都有了初步定位。
3.看书要分“轻重缓急”
看书可以采用速读+精读结合的方式,先把目录大致过一遍,然后根据目录把书分成几个轻重不同的等级(用色号笔做标记):第一等级,需要并且可能对自己有用的;第二等级,感兴趣的(不一定有用);第三等级,可能没太大用/不感兴趣的。
接下来,根据等级划分去进行速读和精读。这个方法适合去看学习型的工具书,通过快速扫读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再进行精读,不必所有内容都慢慢去看。此外,看书遇到自己不懂或者不感兴趣的地方,一定不要钻牛角尖,追求“完美主义”,利用积极的跳读、速读和略读,保持张弛有度的节奏,才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书的精华上。
4.保持质疑,随时核实
书籍或读物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并不十分准确、不与时俱进的内容,比如十年前先进的技术可能现在已经落伍了,但有些参考书依然还会推崇。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应保持质疑,质疑并不是说什么都不信,而是怀着求证的心态,对存疑的内容或概念,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证实或者证伪的内容,这样既有助于理解或者推翻作者的观点和概念,更训练了孩子的批判思维。
5.有好奇心,保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看书是为了应付某种必须去做的事情,比如考试,强迫自己去看没有兴趣的内容,确实效率低且收获甚微。
绝大部分人对故事性的内容比较有兴趣,对知识性的文章觉得难以进入,对此大家可以循序渐进,阅读相关资料的时候,每天给自己提出一个小问题,解决一个小疑惑,一点点前进,并且把积累的知识尽快用于实操,这样就会有成就感,从而形成持续前进的动力。
要知道,看书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为了应付谁,希望孩子们能够对新的知识、技能始终保持好奇,充满兴趣。
6.一定要做读书笔记
很多时候看完就忘,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做任何读书笔记!鲁迅曾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是一个过程,只有做到读写相结合,才真正地构成了阅读的方式。做读书笔记有哪些方法呢?
①回忆罗列
看完一个章节或一小节,就自己回忆一遍,集中梳理下知识点,哪些是自己不了解的,哪些是可能用得上的,按1234点简单罗列出来,加深记忆。
②随手记录
看到某个知识点,哪怕再短的读后感也都把它写下来,哪怕只有一句话,只要你有想法,就记录下来,加强理解的同时,也更容易记住。
③脑图记录
看到某些自己觉得比较有用的知识点时,用电脑打开脑图软件重新概括(手写记录也可以),并加上自己的详细理解,以及根据这个知识点你能去延伸出来的东西、想法。
④学会摘抄
看到一些觉得比较好的词、句子,摘抄到专门的本子上,注明来源哪本书、哪位作者。闲暇时翻翻读书笔记,这样在以后的写作中就能经常引用上这些“名人名言”了。
最后,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编著),书中更为详细而有层次地讲述了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也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劳动课:训练技能,锤炼品质
“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如果劳动教育一再缺位,影响的是教育的多元性,损害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因此,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孩子们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让孩子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播撒崇尚劳动的种子,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中涵养不懈奋斗的精神,真正培养起孩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一层层夯实成长的基石。
暑假期间,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待在家里和社区,何不利用这个时间积极劳动起来呢?家长和孩子们可以从下面的推荐单中,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设计一份劳动菜单,在假期中学会几种劳动的小本领。
暑假劳动教育推荐单
1.我爱学习:卷铅笔、整理铅笔盒、整理书包、整理桌肚、整理书包和储物箱、正确使用小刀和剪刀、借还图书、错题归类、手绘小报、制作毕业纪念册。
2.DIY创作:铅笔刨花贴画、包书与美化包书纸、DIY纸盘、节日贺卡、多变牛奶盒、美化薯片罐、剪纸、制作丝袜花、书签、环保笔筒。
3.整理系列:叠被子、整理床铺、整理书桌、整理茶几、整理餐桌、整理鞋柜、整理房间、整理衣柜、整理阳台、整理厨房。
4.美食系列: 剥豆、剥白煮蛋、盛饭、泡方便面、淘米与做饭、番茄蛋汤、拣菜/切菜、炒青菜、煎荷包蛋、红烧肉。
5.日常技能:洗脸/刷牙、穿衣服、系鞋带、剪指甲、洗餐具、擦运动鞋和皮鞋、洗/晒袜子、服饰搭配、清洗台盆、用洗衣机洗衣服。
6.中外小点:酒酿圆子、汤圆、馄饨、水饺、重阳糕、面饼、三明治、寿司、美味蛋挞、纸杯蛋糕。
7.理财系列:熟悉商品价格标签、和爸妈一起买铅笔、自己购买学习用品、学记自己一周花费、学记家庭一周收支账、打折与优惠、购买图书、节约用钱、压岁钱使用计划、模拟银行。
8.工具使用:饮水机的开关、微波炉使用、冰箱的使用、和爸妈一起刨苹果、和爸妈一起榨果汁、和爸妈一起开关煤气、热水器使用与洗澡、穿针线与钉纽扣、吸尘器的使用、空调或电风扇的使用。
9.小志愿者:小小环保宣传员、参与义卖献爱心、食品安全宣传员、小小社区服务者、重阳敬老献孝心、服务弟妹见友情、文明宣传创规范、争当一日交通警、服务孤老献真情、回收电池做环保。
10.岗位模拟:环卫工人、超市收银员、保安叔叔、建筑工人、厨师、老师、医生、军人、工程师、科学家。
11.植物养护:种葱、种大蒜、养护绿萝、宝石花养护、文竹养护、太阳花种植、学写观察日记、植物笔记创客、多功能浇灌机、植物创客。
12.美丽家园:护绿宣传、垃圾分类、“啄木鸟”、修补图书、待人接物、清除小广告、邻里和谐、文明创卫。
体育课:强身健体,磨练意志
在教育者眼里,体育不仅能壮筋骨,还能调感情、强意志,是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
人的全面发展从体育运动开始。在运动赛场上奋力拼搏,是对卓越和荣誉的追求。付出的艰苦训练,考验的是敬业精神和意志力。而在公平竞争中收获尊重和友谊,又能完成自我实现和超越。
暑假期间,孩子们虽然没有学校常规的体育课,但体育运动绝对不能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