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长宁区教育工会办公室的墙壁上悬挂着一面亮眼的锦旗,上面写着“宇宙最暖工会,关爱无微不至”,它来自于一位患病期间曾受到工会帮助的教师,字里行间折射出区教育工会多年来在教师关爱中的显著成效。
在长宁区教育工作党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长宁区教育工会发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身边人讲身边事,提升教职工的精气神;开设心悦工作室、送主题课程进校,舒缓教职工工作压力;组建团队,开展立功竞赛活动,助力青年教师成才……区教育工会给予教职工全方位关爱,在引领思想建设、关爱身心健康、助力人才成长等多方面实施“教师关爱工程”,为开启师生全面发展的活力教育新征程保驾护航。
思想引领带动共同进步
“我在学校担任档案管理员,整理档案让我对学校、学生的了解愈发深入,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用自己的经历给师生带去更多积极的影响……”今年3月,长宁区教育工会策划组织的“三尺讲台铸匠心 四季耕耘守初心”——教育劳模工匠讲台活动正式开讲,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的吕红琴作为首讲教师,在线上为教职工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一堂课。她是学校里的档案管理员,也是曾带领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4次出征残奥会、3次蝉联冠军的队长。“在运动员与教职工间完成身份转换,用体育精神激励学生向前迈进,吕红琴老师的故事给予我们很多启发。”一个小时的直播分享让参与活动的教职工深有感触,而这也是长宁区教育工会举办系列活动的初衷。“通过教师爱听爱讲的话语,讲好长宁教育故事、新时期教育劳模工匠故事,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影响更多教职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长宁区教育工会主席刘青芳说。
激活区域内的劳模工匠资源,长宁区教育工会想出了自己的一套办法。翻开《匠心筑梦——长宁教育劳模工匠故事》,里面包含了17位长宁区教育系统在职劳模工匠的个人故事、教育格言与宣讲主题。为了让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每一位劳模工匠还配以7分钟至8分钟的小视频,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有针对性地向区教育工会预约宣讲进校。”刘青芳介绍道。
近年来,长宁区教育工会坚持通过多元活动引领教职工思想建设,培育出多位新时代教育工匠,创建了6家劳模工作室、10家工匠工作室,促进劳模工匠精神薪火相传,坚定了教职工劳动光荣的信念。
舒压减负关爱身心健康
服务好一线教职工,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荣誉感是长宁区教育工会接下的“命题作文”。为交出令教职工满意的答卷,区教育工会不断丰富服务内容。2013年底,区教育工会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了一次职业幸福指数调研。调研发现压力大、缺乏舒缓渠道是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刘青芳看来,区教育工会要对教师身心健康给予更多关注,为此,决定与专业人士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总结过去面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基础上,“长宁区教师心理健康辅导互助会——心悦工作室”在2014年揭牌。长宁区教育工会定下“一二三”工作机制,工作室整合长宁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互助会资源,聘请高校心理专业教授、市学生心理发展中心教授和区心理教研员组成一支专业的志愿者队伍;开通热线咨询与网络咨询,安排面对面心理咨询,形成远程与线下两个服务载体;推出“音乐坊+舞动减压”、情绪管理与职业生涯工坊三个重点项目。以“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升教师职业幸福,营造校园和谐文化”为目标,经过多年努力打响品牌,2017年心悦工作室被市教委设立为上海市教师心理健康服务长宁服务点,服务对象辐射教育系统100家体制内单位和80多家体制外社会力量办学单位。成立9年来,工作室已开展300场心理健康培训讲座,累计3万人次参与活动。
在帮助教职工释放压力、调节情绪之余,长宁区教育工会还致力于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今年3月,“乐活长教”菜单式课程再次开课,根据年初开展的网络调研结果,今年的课单囊括了舞蹈健身、生活技能、文化艺术、创意手作等7大类30种不同内容的课程,授课方式涵盖集中课程与送教课程,可供教职工按需报名选择。据悉,这一菜单式课程已在5年内惠及3000余名教职工。
几天前,长宁区教育工会工作人员收到一则短信:“感谢区教育工会的精心组织,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尊师重教’氛围,也在活动中更加亲近上海、热爱上海!”今年7月,区教育工会三十年教龄教职工疗休养暨颁证活动如约而至,这条表达谢意的短信正是来自参与活动的一位教师。30年教龄颁证、到龄教师荣退仪式、新教师入职入会等一系列活动仪式感满满,这些由区教育工会打造的温情暖心的举措得到了教职工的认可。
团队建设助力人才成长
“今天的英语课我们一起学习议论文写作,现在把书翻到第四单元,先来阅读课文……”讲台上85后青年教师饶立钧身着白衬衫,神采奕奕。任职于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的他,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代表上海出战,斩获中学英语组一等奖。他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并光荣当选为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获得参赛机会之初,饶立钧曾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胜任,但学校、区教育学院、区教育局给予的支持让他打消了顾虑。在他看来,能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佳绩的背后,离不开团队的鼎力相助。长宁区教育工会将工会班组建设作为打造优秀人才队伍的抓手,使每一位青教赛参赛选手背后都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支撑,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加速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为了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长宁区教育工会积极组织立功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青春在讲坛”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学技能大赛,每届比赛都有超200名青年教师参与。选拔出的参赛选手在市级比赛中不断斩获优异成绩,在四届青教赛中,区教育系统共诞生22位获奖者,其中2名特等奖、5名一等奖,成绩斐然。区教育工会通过持续搭建竞赛平台,探索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助力打造卓越学科团队。
“长期以来,长宁区教育局着力建设质量一流的活力教育,主张让教育充满生命力,顺天性而教,循规律而育,激发师生生命潜能,实现师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通过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打造人才蓄水池,进一步赋能活力教育建设。”刘青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