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生名叫张彦鹏,来自浙江云和中学。他用一支陪伴自己战600场考试的笔,写下高考的最后一个句号。今年,他被录取到复旦大学自然科学试验班。
在即将进入高三的时候,张彦鹏曾想如果想高考发挥更加稳定,就要保持平时考试的每一个步骤,尽量都和高考一模一样,不仅是作息时间,科目练习的顺序,也包括答题时的手感。所以,从高三开始,他都会使用同一支笔完成大大小小的考试。
无论是平时的课堂小测验、还是重要的模拟考,这支“几经沧桑”的笔陪伴他完成了高三一年来近600场考试。“它像一个战友陪伴我走完整个高三,让我交出了自己满意的答卷”。
高三期间,换笔芯、补胶水,他前后对这支笔大修了3次,粘粘补补也有过很多次“只要它还能用,我就能把它修起来。尽管在外人的眼里,它看着奇形怪状,但它也会给我一种积极的暗示——这场考试不会有问题了”。
而张彦鹏的自信同样来自他的自律。高一时,张彦鹏就曾和最好的朋友写下自己的志愿规划,这张规划表里,复旦大学被排在了第一位。
不过,张彦鹏没有对更多人提起过自己的梦想,“我所在的县城中学,不是名校,也不是条件最好的学校。学生考上一本线就很好了,想要冲击更好的大学是很难触及的目标”。
作为住校生,学校规定的起床时间是早上6点,但他坚持每天比别人早起十分钟,“这个习惯我从初三开始就养成了,好处是我比别人更早到达食堂,更早到达学校,我的效率会提高很多。同时,这个时间起床,也不会太打扰到室友的休息”。
虽然每天早起,但张彦鹏也绝不会开“夜车”,保持好充足的睡眠,对他来说很重要。
张彦鹏的数学成绩波动较大,有时,临近的两场考试成绩会相差四五十分。高考前的两个月里,为了弥补自己数学上的薄弱,他按照高考数学科目考试时间,在每天下午3点到5点做一张试卷。“我并不是为了做更多的拔尖题,而是不断提升对基础题目的把握”。
此外,从高中开始,张彦鹏就养成了每天慢跑3-8公里的习惯,“我喜欢跑步后神清气爽的感觉”。
带着这种自律与强烈的目标感,高中三年,张彦鹏几乎保持了每场考试都是全县第一的好成绩。在妈妈的眼中,张彦鹏是个非常自律、懂事,且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孩子。“这次,他也是我们县城中学18年,再次考上复旦大学的孩子”。
张彦鹏透露,他没去过上海,甚至在高考前都没有出过浙江省。复旦大学“不管是通识教育、‘2+X’的培养方式,还是给予学生非常多发展自我的空间,或是自由包容的学术氛围”,都让张彦鹏无比向往。
他很感谢从高一到高三一直努力的自己,“进入复旦后,我希望能够带着这份努力、坚持、信心和感恩提高回馈社会、回馈祖国的能力,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出发,实现一次又一次的逆袭”。
今日的“一笔定乾坤”是张彦鹏笔下的墨水和文思,汩汩淌出化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祝福新生张彦鹏,祝福稚气却有信念感的每一个人,一帆风顺,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