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助力教职工与学校共成长,上海海事大学工会创新活动载体坚持特色服务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黄嘉慧 发布时间:2023-08-22 10:30

摘要: 上海海事大学工会积极回应教职工需求,培养教职工终身学习习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教职工与学校共成长、同发展。

在上海的东海之畔,有这样一所高校,她孕育了一代代航运、物流、海洋等专业人才,培养出宓为建、王天真等劳模先进,她正是上海海事大学。多年来,在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和市教育工会的领导下,学校工会围绕学校发展目标,不断推动自身工作与教职工发展相结合,以教职工需求为导向,推动每一位老师与学校共成长、同发展,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


“教代表下午茶”

回应教职工需求


一段下午茶的时间,能开展怎样的活动?上海海事大学工会以“教代表下午茶”的形式,让学校教职工代表与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坐在一起,围绕学校发展规划、教代会提案工作、主题教育、制度建设等专题进行热烈讨论。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当属一则关于短驳班车的提案。”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李序颖回忆道。从原本的民生路校区迁至临港校区后,如何通勤成了教职工时常讨论的话题。随着轨道交通16号线的开通,学校率先在距校最近的临港大道站开设了短驳班车,每天早晚各一班,方便教职工往返学校与地铁站。但随着16号线直达车运营后,乘坐直达车的教职工需要乘坐至滴水湖站后,再回乘一站到临港大道,反而耽误了时间。教代会期间,校工会在收到教代表提出增设短驳班车的提案后,当即将增设短驳班车的建议上报学校党委。经学校研究决定,该提案由党委督办,后勤中心落实。后勤中心进一步调查研究后,根据直达车到站时间,在滴水湖站增设短驳班车,方便教职工平日通勤。并且,同步增设了下午的短驳班车班次,便于大家返程。


除了合理设置短驳班车班次外,像餐补增长、体检项目调整等教职工的需求,得益于校工会完善的民主管理机制,在教职工座谈会或是教代会提案中均得到了回应。李序颖表示:“职工有所求,工会有所应。这是工会的基本职能,也是我们工作的首要方向。”


“教工学堂”

让终身学习成为习惯


在高校,教师给学生上课是作为教师的责任。而让教师给教师上课,却鲜少见到。在海事大学的教工学堂内,这样的场景每学期都在进行着。


开设教工学堂的初衷,来源于校工会一次对教职工需求调研的意外发现:“我们发现,除了一些涉及教职工及家庭切身利益方面的需求外,许多教职工对学习新知识技能也十分关注。”随着科技发展,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需要掌握大量新的方法和技能。在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办学特色的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内,对非特色专业的教职工而言,他们也想了解和学习相关特色领域内的知识,为学校的特色发展贡献力量。



关注到这一需求后,校工会创设了“教工学堂”这一平台,引导教职工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2018年5月,教工学堂开课,校工会以新方法、新技能为主题,邀请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专业教师带来了一堂大数据分析中广泛使用的Python编程软件课程。之后,根据老师们的需求,又开设了涉及空间问题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课程,让每一名前来听课的教职工受益匪浅。从第一期课程启程,教工学堂以一个学期为限,每学期开设8节课,每节课一个半小时,不知不觉开设了7期,为校内有需要的教职工提供了不间断学习的机会,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教工学堂积极响应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聚焦学校学科特色,聘请上海市劳模宓为建等浸润专业领域前沿多年的教师,为青年教师讲授航运、物流等专业课程,“我们对上课老师的要求是,既要有入门级的内容,同时也要有先进的、前沿的知识,让青年教师能够快速进入专业领域的前沿。”校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随着上海掀起一轮轮青教赛的热潮,海事大学也在校园内开展了从院赛到校赛,再到市赛全覆盖的青年教职工竞赛模式。校工会邀请王天真、姜慧、白响恩等从青教赛走出来的优秀老师,为一批又一批参赛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真正将“传帮代”融入青年教师培养的方方面面。在学校党委及各级领导、优秀教师的关心帮助下,通过“结对子”等活动,越来越多青年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成长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骨干。


“教职工健康校园”

培养绿色生活方式


除了希望提升自身能力外,许多教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向校工会提出了每个家庭都存在的共性问题,例如能否帮家里的老人申请一份体检套餐、临港地区就学政策是怎样的……教职工提出的共识问题引起校工会的关注:“我们想尽自己的努力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在了解到教职工家属对于体检的实际需求后,校工会联系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申请了一份针对海事大学教职工家属的体检优惠套餐,一般在每年教职工体检后下发通知,持续时间为一个月。


除了教职工家属的健康外,教职工的健康也是校工会关注的重点。校工会积极推进“教职工健康校园”办实事活动,联合多部门,统筹资源,组织开展促进教职工健康生活系列活动,增强教职工的自我保健意识,培养绿色生活方式。



在教职工医疗保障方面,校工会与校人事处沟通并向党委汇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参加上海市总工会“A0+B0+C0+A1”职工互助保障计划、上海市工会会员服务卡专项保障以及上海市教育工会补充保障,进一步提升教职工的医疗保障力度。与此同时,在每年一度的教职工体检前,邀请校医院对体检项目进行“专业把关”,不断优化教职工的体检项目。


在日常餐饮方面,校工会联系后勤中心,在海琴楼第二、三食堂和海馨楼第三、五食堂全面使用无碘盐,满足教职工和学生食用无碘盐的需求。同时响应广大师生对健康饮食的要求,在学校西点房供应轻食。


学校教职工的需求始终是校工会工作的努力方向。“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提升工作能力,创新工会活动载体,让更多的教职工能够感受到我们校工会润物细无声的关心与温暖。”李序颖笑着说道。


责任编辑:朱姗姗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全方位关爱铺就教师成长之路,长宁...

大学生发了个视频要换教室,这个用...

【名师】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杨荣:...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