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温度的教工之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会提升教职工满意度有实招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杨佳滢 发布时间:2023-10-10 11:26

摘要: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会不断优化服务管理流程,延伸服务触角,让教职工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内有一栋名为“乐群楼”的三层白色建筑,墙壁上“教工之家”四个大字十分醒目。“教工之家建成于2021年11月,能满足教职工休息、休闲等诸多需求。我们仍在不断丰富它的功能,今年还新建了心理活动室,并在教学楼建设教师驿站,延伸教工之家的服务。”校工会教工之家建设负责人吴艳介绍道。说话间,从“水吧”飘出的咖啡香萦绕鼻间,一旁教师翻阅书本发出轻微响声。“这里的书大多来自教职工捐赠。我们通过赠予捐书者饮品券的方法,鼓励他们把闲置的书带到教工之家来,再进行统一筛选、摆放。这样既使职工书屋拥有了有别于校图书馆的藏书类目,形成特色,又让教职工参与到了‘家’的建设中,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吴艳说道。


让教职工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不是说说而已,校工会制定推行“一二三四”原则细化工会工作职责——注重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学校事业发展和教职工多元化发展两个需求,强化由校工会、二级工会与教工协会组成的“一体两翼”三级组织,重点实施引领、聚力、暖心、强基四大工程。多年来,校工会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赢得了教职工的肯定。


寓教于乐,强化思想建设


“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舞台上,来自统计与信息学院工会的教职工队伍正在演唱歌曲《不忘初心》,这一幕发生在校工会主办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教职工合唱比赛上。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校工会参与组织活动的王海华记忆犹新:“我们正探索将思政元素与文体活动相结合,通过寓教于乐加强思想建设。”



为让教职工有更强的参与感,校工会在赛事设计上动了不少脑筋,邀请从事声乐工作的专业人士组成评委团,健全比赛评审与奖励机制;组织策划校体育舞蹈运动队等团队为大家带来舞蹈、歌唱表演,丰富赛事环节……最终,活动吸引了来自各学院与校机关工会的14支队伍600多位教职工参与,比赛过程也成为一节“艺术党课”,让教职工在享受艺术熏陶的同时,升华爱国情怀、增强集体荣誉感,让团队之间产生更强的凝聚力。


近年来,校工会通过开展红色徒步、红色巴士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在校内营造了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校工会还组织各级干部开展系统理论培训,与教师工作部合作开展师德师风知识竞赛,与学工部等部门共同组织音乐党课等活动,不断丰富形式,让教职工在乐中学,在学中加强“家”的凝聚力。“我们还致力于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充分发挥先进作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为教职工树立更加生动、典型的榜样,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校工会相关工作负责人彭清清表示。


以赛促学,赋能教师成长


教师的专业能力关系到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是校工会的职责所在,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个人发展,更能帮助学校提升影响力。由校工会组织建立的青年教师联谊会就扮演着这一角色。青年教师联谊会是学校20余个教工协会的一份子,根据建立标准的不同,教工协会分成两大类,一是因为共同兴趣爱好走到一起的社团,如歌舞、书法协会等;二是有相同身份或工作联系的群体,例如教授联谊会、档案员联谊会、辅导员联谊会等,拥有200余位成员的青年教师联谊会就属于后者。


“什么是课题研究、如何凝练研究问题……”今年5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语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外语学院教授张蔚磊受邀为来自全校不同学院的20余位青年教师带来一场以“交叉学科视阈下的研究设计”为主题的跨界学术沙龙。活动的主办方,正是青年教师联谊会。除了学术交流活动以外,他们还会定期举办生活经验分享会,为青年教师搭建交流互动、答疑解惑的平台。“青年教师有不小的工作压力,除了科研以外,他们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经常会遇到各种困惑。我们通过搭建平台,为他们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校工会常务副主席唐旭生表示。


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仅仅通过联谊会还不够。借助组织参加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契机,校工会联合教务处、人事处等部门制定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管理办法》,并开展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训练营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是我们的目标。”唐旭生介绍,今年,来自11个学院的27名青年骨干教师将参加为期7个月的培训教育,内容涵盖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截至目前,学校已有13位教师在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奖项。


关怀备至,提升幸福指数


除了助力教师提高专业能力以外,营造教职工职业幸福感也是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校工会主张润物细无声的关爱理念,一方面不断优化完善节假日慰问品、保险服务采购等常规关爱机制,推出“教师福利日”“一碗生日面”等特色项目,聚焦教职工多元需求,搭建多层次服务平台;另一方面注重创新载体,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提升教职工幸福指数。


“过去有些活动都由二级工会分开举办,这些活动往往难以达到理想规模,也并不一定符合教职工的需求。”校工会文体活动负责人曾卉洁分析道,校工会成员一致决定采取“扁平化”组织模式,直接面向全体教职工策划活动。通过挖掘教职工特长爱好,邀请有能力的教师作为体验课主讲人,在校工会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活动信息,让大家自由报名。“来参加活动的一定是对相关活动内容感兴趣的人,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就成功举办了十余次体验活动,每次开放报名都很抢手。”她说道,这一举措在教职工中收获了不错的反响,甚至有不少老师在参与活动后,找到校工会,提出他们的想法,“是否可以建立动感单车活动室”“希望工会多举办一些飞盘比赛”……通过举办体验活动,校工会拓宽了与教职工的沟通途径,深入了解大家的需求,也从中获得了丰富教工协会建设的灵感,能根据大家的兴趣爱好,增设相应的社团。


教工协会并非建起来就算大功告成,要让其真正发挥作用,校工会设立了积分管理办法,通过量化打分,激励监督各协会开展活动。协会理事是否定期开会?活动开展次数是否固定……这些共性问题被作为考核标准,给予积分高的协会奖励,对积分偏低的协会进行鞭策,让教工协会的发展有章可循,学校也涌现出长跑协会、瑜伽协会等优秀教工协会。


校工会始终将教职工的需求放在心里,打造服务职工、凝聚人心的阵地。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吴毅表示:“学校各级工会组织将始终以‘强信心、聚人心、暖人心’为目标,不断优化服务管理流程,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延伸自己的服务触角,增强教职工幸福感和获得感。”


责任编辑:杨佳滢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从赛场到幕后,坚持做“搭台人”!...

润物无声,助力教职工与学校共成长...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