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陶”塑“陶”,打通成长快车道!宝山区教育工会打造特色品牌为教职工送关爱送课程送服务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朱姗姗 发布时间:2023-10-31 11:35

摘要: 多年来,宝山区教育工会打造特色品牌为万余名教职工送关爱、送课程、送服务,让兴趣爱好成为一项技能,也让教学技能日益精进。

一块搭在办公椅背上由教职工编织的小毯子,柔软舒适、温暖人心;一支开在办公桌上的“非遗”缠花,缠绕出指尖上的中国式浪漫,也绽放出教职工内心的文化自信。宝山区教育工会办公室里,处处记录着教职工的成长点滴。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百年教育底蕴深厚的宝山,依托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陶师陶”也逐渐成为一张耀眼的名片。多年来,工会打造特色品牌为区内万余名教职工送关爱、送课程、送服务,让兴趣爱好成为一项技能,也让教学技能日益精进。一位位心理关爱师脱颖而出,一批批“青陶”崭露头角,劳模工匠精神蔚然成风,教职工全方位成长的“快车道”已然打通。



关爱“三部曲”点亮“心”空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正确引导他们的人格成长与心理健康发展。“然而,老师也是普通人,面对教学和生活上的压力与挑战,他们的负面情绪也需要一个释放的窗口。”宝山区教育工会副主席王双琳坦言。开通一条7x24小时专属心理服务热线、培养一支心理关爱师队伍、汇编一本心理关爱读本,工会以“三部曲”奏响了心理服务系统的“心”乐章。


今年6月1日下午,宝山区教职工心理服务热线铃声响起。电话那头,一位刚工作一年多的年轻教师向接线员倾诉了诸多委屈:“每次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我只能靠自己摸索,当我和妈妈倾诉时,她只关心我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并不在乎我的感受……”接线员认真倾听、充分共情,从家谱图的角度帮她理解和接纳妈妈的行为,并将她在工作中的状态解释为她有很强的学习、应对困难的能力。咨询结束后,老师的情绪也缓和了不少。两年来,这条热线已为100多位教职工开展了心理咨询,为经历各种人生挑战的一线从教者解开了心结、点亮了“心”空。


在区内各所学校的工会主席中打造一支心理关爱师队伍,也是工会构建心理服务系统的重要一环。“工会主席每天和教职工朝夕相处,多储备些心理知识,有助于我们第一时间做好关心关爱工作。”王双琳表示。通过组织“职工心理关爱师”系列培训,工会打通关爱技能成长“快车道”,两年来助力区内82名工会主席取得职业心理关爱师(初级)证书,集结了一支高质量的心理关爱师队伍。“从忐忑不安地开启理论培训,到战战兢兢地走进考场,再到坦然自信地面对镜头录制心理微课,工会对培训的用心用情让我收获满满!”谈起培训经历,宝山区一所学校的工会主席感慨地说。


与此同时,工会精心筹划编写的《以心润德,赋能前行——宝山区教职工心理关爱读本》也于今年5月“诞生”了。书中的每一则案例都源自教职工在心理咨询中的真实诉求,并附以专业心理工作者深入浅出的解读,为教职工们在面对职场困惑、人际交往以及家庭生活难题时提供强有力的指南,教职工手里的心理自助“工具包”也越来越丰富了。



青陶项目引领群英荟萃


工会从后方稳稳托起教职工的幸福,也为青年教师搭平台、送成长,让赛场上的他们绽放光芒。20分钟的教学演示、10分钟的教学阐释,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来自宝山区庙行实验学校的青年教师罗佳骏代表上海出战,将初三数学垂径定理知识点讲述得淋漓尽致,一举斩获中学数学组一等奖。之所以能够崭露头角,罗佳骏坦言:“每一节课的成功都是整个团队合作的结果。”从市青教赛特等奖到国赛一等奖,他的成功并不是个例。在宝山教育这片沃土上,越来越多年轻有为的教职工快速成长为教学育人的骨干力量,仅第四、第五届市青教赛就产生了28位获奖者。


青年教师为何能够快速成长?工会了解“青椒”们的心声,也积极回应他们的需求,于是,为参与市青教赛的青年教职工量身定制的“青陶工程”爱岗敬业精英项目应运而生。通过现场说课、演课、专家追问等模式,工会为脱颖而出的“青椒”们组建参赛团队,并邀请上海市学科名师带教指导、组织专业培训,形成了联合带教、同伴互助、共建共享的“备赛共同体”。从“漫灌”到“滴灌”,不少“青椒”成了受益者。


今年刚刚获得第五届市青教赛一等奖的宝山区第二中心小学数学教师夏添,便是其中一员。备赛58天、历练10节课,一次次从清晨到黑夜,团队的全程陪伴令他动容:“团队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也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勇敢和坚定。”



工会斯倩倩老师表示,杏坛新秀闪耀三尺讲台,也离不开宝山一批批德业兼修、卓越超群的劳模名师。“观察老师,犹如欣赏一棵树,发现每个人的潜能,了解每个老师的真实需求,才能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帮助。”在工会组织拍摄的微电影《追着光》片段中,讲述了全国先进工作者、陈伯吹实验幼儿园“园长妈妈”方红梅指导学校青年教师巢燕的故事,令人欣喜的是,巢燕还获得了第四届市青教赛特等奖。



暖心服务打造特色品牌


从2014年创建的周末兴趣课到2020年的“云上慧生活”,再到如今的“悦慧·悦美”慧生活送课进校园,“悦慧”品牌实现了3.0版的飞跃。如何丰富教职工的文体生活,区教育工会给出了精彩示范。



线上抢课、直播教学、材料包配送到家,自“云上慧生活”上线以来,场场活动名额瞬间被抢空。然而,火爆的背后也暗藏难题:名额有限,课程难抢。面对这一情况,工会多次走访调研,“送课入校”的想法逐渐落地生根。运动、美食、绿植、手工、丽人、讲座……6大门类、90门课程轮番进校,截至今年9月,年度“悦慧”课程已惠及7765人次。



在工会打造的服务品牌中,还活跃着这么一群女教师,她们的双手不仅能在黑板上写出漂亮的板书,更能用针与线织就温暖,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工会与恒源祥集团跨界合作的“恒爱行动”正缘于这样的双手。从2017年仅有十几位教职工的编织队,如今发展至近500名爱心织手,“恒爱行动”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每年三八妇女节,工会发布招募令,女教职工申领恒源祥提供的毛线织毛衣,已成为宝山教育界的传统。“从200斤、300斤到400斤,近年来毛线申领量不断加大,令人感动的是,无论是封针十几年后又重操棒针的老教师,还是零基础的编织新手,她们都愿意为爱编织接力。”工会汤晶老师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有60多名退休教职工也参与了该行动。淞浦中学刚刚退休的工会主席黄老师,依然坚持培训、带教各位“织女”,校内的五星社团“凤钩绫波”编织社也成为活动“根据地”。截至2022年底,“恒爱行动”共织成了1264件爱心毛衣,它们被寄送给新疆、青海等地区困难家庭的孩子,同时也送去了来自上海宝山女教职工的关爱。


得益于工会打造的“教工之家一会一品”特色品牌,宝山各所学校有着丰富多样的社团,但打造区级层面的教工社团并不容易。今年开学初期,工会克服繁忙的工作,将合唱社团中来自宝山东南西北方位的60名教职工凝聚在一起,利用一个个周末开展了14次集训,最终在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合唱大赛决赛上绽放光彩。回想起当时悠扬婉转的歌声,王双琳说:“这就是合唱的魅力,人在一起,声音在一起,心也就在一起。”


责任编辑:朱姗姗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无用之用”,或许正是成长路上的...

打造有温度的教工之家,上海对外经...

从赛场到幕后,坚持做“搭台人”!...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