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血病是影视作品中的常客?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 发布时间:2020-08-30 09:44

摘要: 编剧们选择白血病作为推进剧情进展的疾病,有很充分的理由。

如果对电视剧里疾病发生的情况进行一个流行病学调查的话,白血病必定名列前茅。


无论是最近大火的《隐秘的角落》里普普未出场的弟弟,还是老年剧集《蓝色生死恋》里的宋慧乔,都不幸罹患了白血病。


那,为什么电视剧里这么多白血病呢?


恶性肿瘤很多,怎么电视剧里都是白血病呢,很少得其他肿瘤呢?根据肿瘤领域权威期刊CA的最新统计,白血病发病率在所有的恶性肿瘤里才排到第九(男性)、第十(女性)。


实际上,编剧们选择白血病作为推进剧情进展的疾病,有很充分的理由。


1.


白血病这个名字很适合影视作品。


白血病这个名称一方面比较“雅致”,字面上没那么恐怖,也没那么粗俗。


另一方面,这个名称朗朗上口,非常好记。正是因为这个名称比较好记,观众对于他的认知度也比较高。所以白血病这个名称还是很好的。


白血病虽然叫“白”“血”“病”,但并不是红血变白血了,而是血里不正常的“白细胞”大大增多了,因此称为白血病,属于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性疾病。


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使正常的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并且浸润其他的脏器和组织,因此属于一种恶性肿瘤。


2.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很有特征


我们前面提到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会抑制骨髓产生正常的血细胞。正常人体血液主要包含三种血细胞:


  • 红细胞——用来运输氧气;

  • 血小板——用来凝血;

  • 白细胞——用来免疫和抗感染。


当大量增殖的白血病细胞妨碍骨髓正常的造血功能时,就会导致正常血细胞功能障碍:


  • 红细胞减少——贫血;

  • 血小板减少——出血;

  • 正常白细胞减少——感染。


所以,我们在电视剧里经常会看到:


  • 一个角色突然晕倒了、脸色苍白——贫血;

  • 或者突然流鼻血,受伤后血流不止——出血;

  • 又或者突然发烧咳嗽,高烧不退——感染。


当然,白血病细胞侵占其他组织,还会导致肝、脾、淋巴结的肿大。这时候,连看电视的大妈都知道——ta得了白血病。


3.


白血病根治往往需要骨髓移植


中国人对很多疾病都不熟悉,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治疗。但要是提到白血病的治疗,上至80岁老太太,下至3岁小朋友,都知道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


实际上,白血病的治疗是一个个体化、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分型和病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和抗白血病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输血、抗感染、高白细胞血症处理等,主要是改善患者症状。而抗白血病治疗就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也包括CAR-T这种比较新的细胞治疗手段。


造血干细胞移植,俗称骨髓移植,本质上就是把供体(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使它重建自身的造血系统。HSCT需要进行HLA的配型,兄弟姐妹之间配型成功的概率仅为25%,而且HSCT及后续治疗费用比较高。这就为剧情的发展带来了很强的戏剧冲突。


4.


白血病的死亡率确实很高


编剧写出某种疾病是要为剧情服务的,既然安排某个角色得了绝症,那肯定是没想让他活。所以,一个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是必须的。


虽然白血病分型也很多,不同分型的白血病生存情况也不太一样。但常见的急性白血病非常凶险,如果不经治疗,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缓解,但整体生存率还是比较低,这也是人们谈“白血病”色变的原因。


白血病在儿童和三十五岁以下成年人中,白血病发病率第一,恶性程度也非常高。另外,白血病名称简单好记,临床表现比较特殊,骨髓移植治疗和高昂的治疗费用都具有很强的戏剧冲突。上述原因,使得白血病成为了影视作品中的常客。


假如你身边有人出现了类似于白血病的表现,不要紧张,及时就诊。一方面这些表现并不特异,不会真的跟电视剧一样百分百是白血病,也可能是其他良性疾病。另一方面现在细胞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段很大程度提高了白血病的生存率。


责任编辑:谢静怡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心梗、流感、慢阻肺……小妙方预防...

过犹不及!这些健康指标,这10条...

刷牙时总想干呕是怎么回事?别大意...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