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草回生,百病易发”,在春夏秋冬四季之中,春季的气温、气压、气流、水汽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多端,影响人体免疫功能,容易导致各种不适。
在这个季节适当增加一些锻炼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但由于此时气温反复、温差较大,运动方式最好还是选择“轻缓娱乐型的”,走路最合适。不剧烈,容易控制,比较轻松和愉快,也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每天走一走,寿命提高20%
走路这个运动,强度非常温和,老少皆宜。据统计,每天坚持走路40分钟~1小时的人,比起不活动的人,寿命可以提高20%,同时减少老年病的发生。此外,多项研究均明确指出,走路在防病、抗癌、长寿方面功效突出:
预防乳腺癌。
降低患肠癌风险。
可防患胰腺癌。
抵抗前列腺癌。
提高免疫力。
预防心脏病。
防治糖尿病。
避免脂肪肝。
预防动脉硬化。
延缓关节、腿力衰老。
缓解骨质疏松。
改善腰、肩、头部疼痛。
远离老年痴呆。
调节睡眠,消除压力。
走路快有益长寿。
走路简便易行,健身效果也非常不错。不过就是这样一项普通的运动,很多人却不了解、没走好。
什么时候走路最好?
大量数据证明,在早晨和上午,心血管事件(心梗、心绞痛等)的发生率,比一天中的其他时间段更高。而晚上光线差,人体的平衡、协调能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更容易出现跌倒等意外损伤。
因此,建议老人在下午4~5点进行走路锻炼最好。
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只要是能够在自己一天的日程里安排出锻炼的时间,都值得被鼓励。
去哪里走路最好?
不是每条路都适合走路,理想场所应该是草地、土地,而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虽然在人行便道上走也没问题,但最好远离机动车废气。
公路边是最不适合快走的地点,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易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每天走多少步最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议,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健康的年轻人可适量增加。步数过多不但没必要,还可能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因此,中老年人可以每周选择3天进行健步走,每天45~60分钟即可,也可根据身体情况而定。走路时步速不宜过快,应保持每分钟约70~90步的慢步走。而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走路时可以走得稍微快一点,如果不大喘气,还能微微汗出,运动强度就是正好的。
不正确的走路姿势有哪些?
步幅过大
脚掌拖地
内/外八字
背着手
正确的走路姿势:
上身尽量伸展
足尖轻触,放松肌肉
双臂自然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