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天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护士崔洁:使命召唤我去战斗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慧 发布时间:2021-03-19 07:50

摘要: 相隔17年先抗非典再战新冠,她两度在至暗时刻出征,凡人崔洁身上,闪烁着不凡的光芒。

【劳模风采】


崔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管护师,病区护理组长。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崔洁参与上海市首例非典患者的护理工作,荣获2003年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作为瑞金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战斗在抗疫第一线。2020年3月,崔洁荣登《上海援鄂医疗队英雄榜》;2020年11月,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心声】


全心全意奉献,为患者提供可敬可爱的精细化护理。



她的目光澄净如水,皮肤白得发光,嘴角挂着一抹亲切的微笑,蓝色护理帽将一头短发紧紧地箍住,一身熨帖整洁的护士服洁白胜雪……崔洁说:“我是一个普通的护士,没有啥惊心动魄的故事。我的工作平凡而琐碎,就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将心比心,以诚相待,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31年平凡坚守,相隔17年先抗非典再战新冠,她两度在至暗时刻出征,凡人崔洁身上,闪烁着不凡的光芒。如今,喧嚣过后,复归平静,她依旧守护在瑞金医院36号感染科大楼的2楼病区——44个床位,和她的14位同事肩并肩、在一起。只是在病房里,现在会不时传来病人的夸赞声:到底是全国劳模啊,打针技术老好的。每当这时,她会倍感压力,更加卖力。


“做了这么多年护士,越做胆子越小,越做越觉得能力不够。”崔洁说,感染科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她一直有着知识恐慌,总有学不完的东西,倒逼着她不断进步。


“过去,感染科多是一些重症肝炎患者,现在肝脏肿瘤病人变多了,还有一些发热待查的疑难杂症。以前只能手术开刀,现在治疗方法更多了,有各种抗病毒的新药,有MDT多学科联合会诊。护理技术也在不断革新,PICC置管术、深静脉置管、介入治疗等等,要求护理更精准细致。”


结缘“感染”


小时候,在崔洁的心目中,护士就像白衣天使,很漂亮,很荣光。考入卫校后却发现,护士的工作不仅仅是打针、发药那么简单。当时的班主任、仁济医院一位老护士长说,穿上这身制服,就要有责任和担当,不怕辛苦,不畏困难。在卫校,她听得最多的,是如何避免犯临床护理中最容易犯的一些差错。


1989年毕业后,崔洁被分配到家附近的上海市传染病医院(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从此便与“感染”结了缘。刚进院她就分到肝炎科,心里总归有点吓丝丝的,担心被传染,更担心传给家人。“以前的防护措施没这么先进,防护衣都是布缝的,护理手套也不充足,可是老护士经验可丰富了,她们大伏天都穿一身旧的长袖衫,袖口用橡皮筋扎牢,每次工作完起码洗6遍手。”崔洁佩服道:“她们的专业精神告诉我,只要防护到位,就没啥好怕的。”直到现在,她还坚持七步洗手法,每次至少认真洗上3遍。


1998年,崔洁临危受命,接任感染科护士长。当时科里收治的多为出血热、乙脑、流脑、狂犬病等病人,后来还收艾滋病人,病种杂,活累,钱少,风险又高,前一任护士长离职后,没人愿意接手。“护理部主任找我谈话,思想斗争了两天,想想总归有人要做的,就去了。没想到,2003年,就碰到了非典。”


一步不退,一往无前。2003年,第一个非典隔离病房开在了上海市传染病医院,全上海8个SARS病人顺理成章都归由崔洁来管理。


“那时,没有负压病房,为了保证空气流通,我们就打开电扇在病房的上风口使劲地吹。没有防护范例可循,所有措施全都是我们根据最新的流程、防治诊断的标准一步步规划……”那段日子,崔洁24小时守护着“非典”病人,因为连续作战,还曾累倒在病床边……


“打完这一仗,我的内心更强大了,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就不惧任何传染病。”崔洁说。


2004年,传染病医院搬到金山,因为严重晕车,崔洁不得不转到市区医院工作。舍下一身光辉,她脱去护士长的白袍,来到瑞金医院感染科,从基层的临床护士做起,默默无闻地一干就是17个年头。



二次战“疫”


如果说,2003年的抗非典是场遭遇战的话,那么2020年再战新冠,就是场主动出击的阻击战。


第一时间,崔洁报名应征,可是直到第四批才被“安排上”。原来,科里考虑她年近50,家有小学二年级的一双儿女,还有九旬老母,丈夫大病初愈,所以一再劝她暂缓出征。可她却态度坚决,“我有经验,一定要让我上!我是党员,义不容辞!我不怕,因为我了解疾病,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在武汉52天的战疫日子里,家里再困难,她都不和单位吭一声。两个小学生在家怎么上网课?晓黑板发送作业,女儿的账号却在她的手机里,怎么办?她都默默抗下,尽量自己消化。病退在家的爱人只能管好儿子的学习和生活,女儿则被送到朋友家照顾。为了瞒住母亲,她的高血压药事先托同事配好再带给丈夫转交。每次和家人视屏,崔洁总是报喜不报忧,以至于后来她受邀到儿子学校做报告,儿子了解真相后问:这么危险啊?是真的吗?妈妈真厉害!“他说长大后要当开刀医生呢。”崔洁开心地笑了。


武汉光谷医院重症病区,是“老弱病残”大本营,收治的病人不仅染了新冠,还患有肺癌、白血病、肾功能衰竭、老年痴呆等疾病,甚至有截肢的残疾人,护工进不来,处理大小便、泡热水、开饭等全部基础护理工作,全由护士给包了。遇到病人大小便失禁,空气里就会弥漫一股臭味,大家会焦虑,担心防护服漏气,病毒跑进来。每次进舱前,崔洁会一个个帮助组员检查,确保万无一失。有抗疫老兵稳定军心,大家不再恐惧。


当生命走向终点,怎样缓解患者的痛苦,让他们有尊严、舒服地离开?“年轻时,看到病人痛苦,看到生离死别,我会跟着伤心、抹眼泪。现在,面对肿瘤中晚期患者,我在想怎么做好临终关怀、安息护理,尽可能减轻家属的遗憾。”


医疗队离开前送走的最后一位新冠病人,是罹患白血病的山东老人,细心的崔洁,联系到老人的爱人,为老人打通她的电话,希望能唤起他的求生欲,可是老人还是毫无斗志,坚决放弃抢救。崔洁却不忍放弃,守在床边听他讲心事,安慰他,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拉着崔洁的手,向她比着大拇指。


梁实秋说,看清了生命的仓促,却依旧有很多动情。


崔洁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把温暖送进每个患者的心田,也感受到了患者带来的温暖。



大爱无声


战疫归来,怀着一切归零的心态,崔洁再度出发。目前,她正在组建劳模班组,想带领团队提高精细化护理,提升患者满意率。


感染科病房的工作细小而琐碎,病人流动性、不确定性强,病种复杂多变,而护理的精细程度往往决定成败。拿输液来说,护士要具备娴熟的扎针技术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仔细探索每个患者血管的特点,提高穿刺输液的成功率,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一次科里来了一个肝癌晚期患者,因血管凹陷严重,回血慢,且易刺破,穿刺难度较大,患者在老家卫生院穿刺了几针没有成功,家属也很着急。崔洁一边安抚家属,一边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凭着丰富的经验,她最终在颈部摸到一条静脉,稳健地边摸边进针,穿刺成功。


凡人微光,照进人心;大爱无声,勇于担当。在同事和患者眼里,崔洁总是做的比说的多,做的比说的好。


31年感染科临床工作中,崔洁时常目睹那些癌症晚期患者、重症患者以及青壮年的慢性乙肝患者,被沉重的精神负担困扰,心病加剧了生理上的痛苦,缺乏斗志,她想帮他们打开心结,于是主动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修《临床护理心理学》,再把学到的知识融合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医护和患者的有效沟通会大大增加治疗效率。你看,病人对资深护士更信任,我们就更要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心声,充分沟通,耐心答疑,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和她谈过后,心事放下了,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连胃口都好了!”听到患者和家属的道谢,崔洁觉得这是对她最大的肯定和认可。



责任编辑:王慧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