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聊科普】别谈癌色变,宫颈癌可防可治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丽华 发布时间:2021-06-28 13:30

摘要: 目前已经明确了宫颈癌的病因,并且有很好的筛查手段。宫颈癌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癌症。


“宫颈癌”,相信大家对这个词并不陌生,但你知道吗?宫颈癌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癌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力争到2030年消除宫颈癌。


为什么说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癌症?


首先,我们已经明确了宫颈癌的病因,宫颈癌的发病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oma Virus,HPV)的感染有明确关系,而HPV疫苗已经上市并且在迅速普及,使我们能够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其次,现在有很好的筛查手段,HPV和宫颈细胞学的联合检查帮助我们能够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第三,宫颈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从HPV感染到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再进展为宫颈癌,需要10-20年。在这个时间段内,定期筛查、积极治疗、认真随访能帮助我们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早期诊断出宫颈癌,提高宫颈癌的早期治疗率。


感染了HPV就一定会进展为宫颈癌吗?


因为“谈癌色变”,很多女性“谈HPV色变”,其实感染了HPV不一定就会发生宫颈癌。


HPV有许多分型,目前已分离出130多种,不同分型的HPV侵袭的组织部位和致病力是不同的,低危型HPV只会引起皮肤和粘膜的良性病变,不足为惧。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相关的是高危险型HPV(以HPV16和18型为主,还包括HPV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型)。


从感染高危型HPV进展为宫颈癌有很长时间,且宫颈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内,定期进行宫颈筛查,积极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并在治疗后认真随访,就能够有效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另外,HPV疫苗能有效减少HPV感染,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女性在15岁之前完成HPV疫苗接种,目前国内HPV疫苗接种年龄为9-45岁。


哪些症状要引起警惕?


如果出现下列三类症状需引起重视:

1、接触性出血: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的阴道出血,还有便秘用力后阴道点滴出血。

2、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在没有来月经的时候阴道有出血,或者绝经之后阴道有出血的情况。

3、阴道分泌物异常:白带增多,而且还会有颜色、气味等异常改变,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白带可能会变成浆液状,而晚期的宫颈癌病人会有水样的、恶臭的白带。

出现上述情况,请及时到医院进行妇科检查明确有无宫颈病变或其他健康问题。但由于早期宫颈病变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做好定期筛查非常重要。


如何进行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筛查?


最新的宫颈癌诊治指南推荐25岁后有性生活的女性每五年进行一次HPV和宫颈细胞学的联合筛查,或者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65岁后,如果既往筛查结果均为阴性,可以不再筛查。对于全子宫切除的女性,如果25年内有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的病史,仍建议进行上述筛查。而接种了HPV疫苗后,仍需要和未接种女性一样进行定期筛查。


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后如何治疗?


宫颈癌前病变包括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 I)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 II和CIN III),积极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并认真随访,就能够有效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HPV阴性的CIN I是可以不治疗的,因为大多数病人可自愈,且进展为宫颈癌的可能性极小;HPV阳性的CIN I可用物理方法(冷冻、激光、电凝等)进行局部病变的破坏性治疗。



CIN II和CIN III可以做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或冷刀锥切术(CKC),LEEP术和CKC适用于年轻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女性;如果年龄大,无生育要求可以选择切除全子宫。


需要强调的是,治疗后的认真随访非常重要,因为CIN治疗后的复发率是正常人群的5倍,平均发生年限为8年,因此建议进行连续10年以上的随访。第一次随访时间为术后3-6月,若正常,后续为一年一次。即使是全子宫切除后的CIN患者,也建议每五年内进行一次HPV和宫颈细胞学的联合筛查,或者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


HPV疫苗接种、宫颈HPV和细胞学联合筛查、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和随访,是我们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三驾马车”,如果能驾驭好,女性朋友们将对宫颈癌不再“谈癌色变”,而且我们也就能预见宫颈癌将会成为人类第一个被消灭的恶性肿瘤。



作者系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妇瘤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李龙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