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关注】你的宝宝有尖足吗?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翟淳,王峰 发布时间:2021-07-19 14:41

摘要: 婴儿尖足分生理性尖足和病理性尖足,如果孩子有尖足,家长不要太紧张,尖足矫正有小方法。

一些婴幼儿站立时会足尖着地,医学上称之为“尖足步态”,简称“尖足”。


尖足分生理性尖足和病理性尖足。


生理性尖足是指正常婴儿在生长发育阶段过程中出现尖足,并会随生长发育发育消。正常宝宝4个月左右,多呈足尖支持状态,这属于正常发育过程。宝宝在学步或学站时,偶尔出现脚尖走路是正常现象,可能是好奇心所致,或是穿了不适合的鞋子,或是使用学步车高度不合适或走路太着急,后脚跟没着地,养成踮脚习惯。当宝宝走路踮脚情况长期不消失,特别是学站到学走期间,一直踮脚,就要及时就诊干预哦!


病理性尖足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新生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母胎发育异常,早产或各种疾病等因素引起脑部受损从而引起运动及姿势的异常;痉挛型脑瘫尖足下肢硬性伸展,起立步行尖足迈步。踝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伸张反射亢进,病程长者下肢肌肉十分僵硬,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足跟变形;后天因长时间卧床不活动足下垂的后期,小腿三头肌烧伤、烫伤等造成的肌肉萎缩导致跟腱变短,导致的尖足。


如果孩子有尖足,家长不要太紧张!生理性的不治疗也一样会好,如果情况严重,要去医院做专业检查进行干预治疗。


家庭尖足矫正小方法


被动运动


(1)用叩击来抑制异常姿势,缓解肌张力,同时结合上田法对跟腱进行反复牵拉小腿三头肌,向胫膝方向按压,约2-3 分钟。


(2)患儿仰卧位,先屈曲患儿髋关节和膝关节,然后牵拉踝关节。


主动运动


(1)踮脚尖触碰玩具增强胫前肌力量,20次/组,4组。


(2)具有足背曲能力的要进行主动足背屈训练增加胫骨前肌的肌力。从而协调踝关节运动。


推拿治疗


(1)推小腿后侧:以一手掌根置于腘窝,自上而下缓慢平稳推至跟腱处,反复操作5-10遍。


(2)拿小腿后侧: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置于下肢内侧,拇指置于相对应的小腿外侧,自上而下拿捏滚揉小腿后侧三头肌至跟腱处,反复操作5-10遍。 (3)患儿仰卧位,双下肢伸直,从小腿前外侧膝眼开始,顺时针按揉至外踝处,反复操作5-10遍。


点穴促动


按压下巨虚穴(足三里下6寸)和足三里(外膝眼下4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点压1-2秒激发小腿前侧肌肉引发足背屈。


本文作者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

责任编辑:李龙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