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很多人常常认为其与肥胖关系密切,然而其实瘦型人群也会患上瘦型非酒精性脂肪肝。
瘦型与肥胖人群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是大同小异的,同样还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吃得多、吃得甜、吃得油,饮食不规律,吃太多的夜宵、零食、饮料,最重要的是活动量不够、坐得太久,还可能存在肌少症,即骨骼肌质量减少导致身体中脂肪的比例增加,而体重增加并不显著。
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相比,瘦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往往更年轻,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压、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也更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更低,而血红蛋白水平则会更高。
瘦型脂肪肝患者同样可能出现肝脏炎症和损伤。即使瘦型脂肪肝患者在随访过程中体重一直保持不变,仍然会并发肝细胞肝癌、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因此,瘦型脂肪肝患者也不能忽视随访和治疗。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早期阶段,改变生活方式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其能够逆转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轻微的肝脏炎症和损伤。要实现肝脏获益和全身获益,瘦型脂肪肝患者需要使体重下降3%-5%。如果是合并肌少症的瘦型脂肪肝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体重或许没有变化,但是腰围减少了,肝脏脂肪含量也可下降,甚至症状可以完全消退。
要注意与肥胖型脂肪肝患者不同的是,瘦型脂肪肝患者除了对体重下降的幅度要求略低外,在生活方式的改变上侧重也不同。瘦型脂肪肝患者需要饮食和运动齐头并进,但对加强运动的要求更高。
中医药理论认为脂肪肝属于“肝癖”“痰饮”范畴,主要是由于脾虚痰湿、脾虚肝郁等。“痰饮”停聚于肝为本病之标象。“痰饮”的形成不外乎虚实,“虚”责之脾脏亏虚。对于瘦型脂肪肝患者而言,脾脏阳气亏虚,散精失常,饮停于肝,“饮”为无形之邪,故患者形体正常。除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可通过中药健脾化饮、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的作用以有效改善脂肪肝的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