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气温跳水,专家教你如何护好“小心脏”?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瑞金医院 发布时间:2021-11-10 10:20

摘要: 寒冷季节,这样做心脏更健康。

寒冷刺激是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面对“速冻”考验,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做好预防,保护好小心脏?


气温骤降为何诱发心脏病?


每当气温突降时,各大医院的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病人就会剧增。因为寒冷刺激可导致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时,寒冷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严重者血管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此外,体感寒冷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改变。比如吃得更为油腻、活动减少、吸烟饮酒相对增多,而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同时,冬季也是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好发的季节,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也会增加心脏负担,从而诱导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气温骤降为何诱发心脏病?


每当气温突降时,各大医院的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病人就会剧增。因为寒冷刺激可导致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时,寒冷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严重者血管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此外,体感寒冷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改变。比如吃得更为油腻、活动减少、吸烟饮酒相对增多,而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同时,冬季也是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好发的季节,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也会增加心脏负担,从而诱导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寒冷下,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应对?


1、御寒保暖


顺应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内衣要柔软、吸湿、透气,以利保温、干燥,最外层的衣服应有防风性。保持鞋袜温暖干燥,并经常洗晒。


室内不宜久坐,多走动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临睡前用热水烫脚后以手掌按摩脚心10分钟,可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现代家庭多安装供暖设备,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适当运动


对于冠心病患者,提倡下午或傍晚坚持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以户外散步、太极拳、气功等有氧运动为佳,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避免晨练,因为清晨往往是心脏病事件的高发时段,特别是寒冷天气的清晨气温更低,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绞痛发作或诱发心肌梗死。


3、合理饮食


冠心病患者冬季应提倡均衡膳食,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减少食用动物油、糖、奶油和高脂食物,防止血流缓慢而导致血栓形成造成血管腔堵塞。


此外,冬季饮酒取暖切不可取,喝酒后身体发热只是暂时的错觉,热量丢失后身体反而更冷,而且酒喝多了伤身,饮酒应节制。


4、坚持服药


为预防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平时服用相关药物的患者必须坚持服药,抗栓、降压、降脂、保护心血管在冬季尤其重要。许多患者并不重视治疗和预防,比如只在心绞痛或心脏不适时才服药,症状一缓解就停药,这是极不可取的。


此外,对于已明确心血管疾病或存在致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一旦出现持续的胸闷、胸痛或心悸等症状,还应及时就诊。


责任编辑:赵思宇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鱼油、维生素K……别乱买,这些被...

【一周天气】降温来袭,最低气温1...

【一周天气】雨水频繁,气温全面回...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