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关注】儿童挑食是疾病吗?需要治疗吗?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徐雯 发布时间:2022-07-04 10:25

摘要: 儿童挑食是疾病吗?根据不同原因及不同程度的挑食儿童,必要时需要采取医疗干预。

有研究者发现,与不挑食的儿童相比,挑食的儿童更有可能是一名味觉超常者,在他们的舌头上有更多用来感知味道的菌状乳突。他们对于苦味的体验会非常强烈,因此他们可能难以接受某些苦味明显的食物,比如深绿色蔬菜。除了味觉,还有一些超级感觉者表现出对质地比较敏感,或者对气味更加敏感。当他们闻到不喜欢的味道时,甚至可能会拒绝继续待在这个房间里。


和很多家长想象的不一样,挑食并不意味日常摄入能量不够,只是他们的能量来源比较单一。如果恰好他们偏好的食物是能量比较高的淀粉类食物,那么很可能会继续维持在正常的体重范围,如果他们恰好喜欢一些高能量“快餐食品”,甚至可能会超重。


挑食儿童很可能还伴随着低食欲。对于大部分人来讲,再喜欢的食物,如果每天都吃同样的,时间一长也会厌倦。因此对于挑食的儿童,让他们觉得安全的食品只有那么几种,一直吃同样的食物,很可能会吃得越来越少,而且随着他们在每一次的进食过程中,体验到的都是“原来那些可接受的食物也不是那么好吃啊”的感觉后,吃饭就会变得吸引力越来越低。


挑食儿童的饮食餐谱可能会被主动或被动的维持住,一方面新食物对于他们而言“太过危险”,并且往往伴随强烈的生理反应,以致没有足够动力反复去挑战这些新食物;另一方面他们的照料者在给儿童提供新食物时,往往会经历从信心满满、反复尝试到精疲力竭、无可奈何的过程,最终不得不屈服于孩子“顽强”的饮食限制。


不过挑食也存在不同程度,轻微的挑食往往可能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而情况好转,但严重的挑食可能会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营养不良或者社会功能受损,例如无法正常入园、入学,因为无法在幼儿园或学校吃午饭,或者无法参加正常的社交,尤其是与吃有关系的场合比如聚餐等。因此临床中,我们用DSM-5中的“回避限制型摄食障碍”来定义这种在种类或数量方面有所限制,并与重要的生理和心理、社会方面后果相关的饮食模式。


对于这类严重的挑食者,必要时需要采取医疗干预,从而减少其在生理或社会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目前针对这类儿童,首先需要考虑是否存在严重的躯体疾病以及营养不良,减轻儿童的躯体不适,以及改善儿童的营养状态;其次需要考虑到每个儿童进食问题都有其特殊性,在基于全面评估后,可以分别从作息规律训练、进食技能训练,以及基于游戏实施的系统脱敏等来扩大儿童的进食种类及数量。


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


责任编辑:黄凌燕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夜间“盗汗”,可能是这些疾病引起...

舌苔越干净越好?错!可能暗示你“...

手指变粗,一查竟是肺癌?出现这些...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