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知道生过孩子后要“坐月子”,提到坐月子,生过娃的姐妹们立刻回想起妈妈、婆婆的“爱”,这一个月里妈妈、婆婆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月子坐不好就会得月子病,老了你就得腰疼、腿痛、腿抽筋。”网络上也有一些的报道,三伏天“坐月子”家中门窗紧闭,高温和通风不良造成“产褥期中暑”。
难怪一些孕妇还没进入妈妈的角色,就已经被月子期间的“这不能、那不能”和各种要求吓得一脸懵了。
那么产后是否需要“坐月子”?其实“坐月子”是产妇分娩后身体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的过程,孕期的水肿,孕期变得松弛的肌肉,自然分娩后的外阴或伤口肿胀、疼痛,剖宫产后宫缩痛及伤口疼痛等,都需要在这个阶段调理和恢复。整个过程一般为产后6至8周,同时这个阶段也是新妈妈们角色转变和心理接受的关键时期,因此产后确实需要“坐月子”。
适度的运动
产后的宝妈们身体很虚弱,确实需要注意休息和静养,但是在分娩后的4至6小时内是一定要排小便的,分娩过程中膀胱长时间受压,宝宝出生后膀胱压力减小,在膀胱膨胀的过程中排尿感不明显,时间长后,即使有了排尿感,因长时间压力过大仍有可能排不出,造成尿潴留,所以产后补充水分及食物后应尽早地离床排尿,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休养过程中,长期卧床下肢容易形成血栓,也会对生命造成危险,所以产后宝妈们也是要适当地“动起来”,顺产2至3天,剖宫产6至7天,逐渐恢复体力,每天下床在房间根据体力适当走动,也可做产后恢复操,适度的运动可促进身体的恢复及预防便秘,同时有利于身材的恢复,及产后恶露的排出。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宝妈产后身体虚弱较平时易出汗,长时间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所以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一切应以自己身体舒适为主,同时定期通风,保持室温约24℃至26℃,湿度50%至60%,夏天也可以穿短袖,只要通风时不要正对风口,空调与风扇不对着产妇吹就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适当增减衣物,不捂厚衣服、厚被子,避免月子期间产褥期中暑等悲剧的发生,才是对产妇最好的。
保持口腔和身体清洁
如果月子期间不刷牙、不洗澡,不仅会影响宝妈的心情,还有可能积累大量的病菌,造成各种感染的发生。首先不注意口腔卫生,口腔细菌会增多,大量口腔细菌的作用下增加龋齿及牙周炎的可能。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月子期间伤口都没有完全愈合,持续的汗水刺激会使伤口愈合减慢,以及感染的发生,如伤口出现发热、红肿、有脓液渗出等情况,要及时就诊。所以只要保持室温、水温适中,是可以擦浴或淋浴的,先洗身体再洗头减少湿气从头部进入身体,洗后尽快吹干头发,擦干身体及时更换干爽衣物。(水温37℃至40℃为宜,时间5至10分钟,避免长时间出汗太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饮食均衡 营养丰富
产后身体虚弱,但也不能马上食入大鱼大肉等油腻食物来大补,刚开始一定要清淡,避免因刚开始乳腺管未完全通畅,过于油腻的大补,造成涨奶、泌乳期乳腺炎的发生,同时也要当心胃肠道因油腻引起腹泻或长时间卧床运动量减少,消化不良出现便秘等问题。禁食冰冷、寒性食物,辛辣食物,不仅刺激胃肠,哺乳期间更会影响宝宝。应选择清淡少盐、蛋白质丰富的饮食(如牛肉、鸡肉、鱼、虾等),每天多吃青菜,避免油腻汤水,可以喝鲜榨果汁,能保持营养与食欲,改善便秘。
充足睡眠 心情愉悦
产后宝妈长时间地处于疲惫状态,在身体状态未恢复的情况下还要时刻照顾宝宝,总会感觉休息时间不够。为了宝宝与自己的身体心健康,在保证宝宝的睡眠的同时也要保证自己的睡眠能够达到每天8小时左右,学会在宝宝睡觉的时候抓紧时间休息,尽量保证每日少看手机,播放舒缓的音乐,保持良好的心情。受激素水平及角色转换未适应的影响,宝妈时常感到伤心、郁闷、焦虑等情绪,如感觉自己情绪出现问题应及时向身边的人诉说,咨询医生,寻求帮助,与爱人、家人进行充分的沟通,能在产后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
所以“月子”还是要“坐”,但我们要科学地“坐月子”。温馨提示:夏天坐月子,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尽量以舒适为主。月子结束后,产后42天后及时带宝宝复诊,了解宝妈的身体恢复情况,避免后遗症的发生,同时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进行第一次监测、评估。
本文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妇产科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