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高温,谨防“高热”发生,末伏高温依旧,养生防暑很重要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生命时报 发布时间:2022-08-13 14:51

摘要: 今年夏天,我国多个城市出现连续40℃以上的高温天气,日常防暑降温很重要。

今年的夏天格外的炎热!自7月进入三伏天以来,我国多地提前开启高温“炙烤模式”,热浪滚滚、高温桑拿,让人苦不堪言。多个城市出现连续40℃以上的高温天气,因高温引起热射病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三伏天高温持续,警惕热邪入侵,可要人性命!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在这段时间里,人体很容易因为热邪入侵人体而致多种疾病发生,以夏季最为常见的中暑为例:


轻症中暑患者


可表现为头晕、头痛、口渴、多汗,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分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但若没有及时降温,或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患者核心体温进一步上升,很可能会进展为重症中暑,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热射病。


重症中暑患者


也就是热射病,首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甚至可出现高达40℃以上高热,早期患者多以头痛、头晕、乏力、大汗、眩晕为主要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意识障碍,有些患者还可出现癫痫发作、谵妄甚至昏迷,进一步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由此可见,夏季热邪易入侵人体,若未及时治疗,高热不退是十分危险的,正如轻症中暑进展到重症中暑一般,患者的死亡率直线上升。


高热难退需紧急用药,“保命”防范不可少!



治疗高热,解热是必需;同时,高热患者以昏厥、昏迷为常见症状,那么醒脑开窍是治疗关键;以损害脑、神经组织为严重后果,那么保护脑组织是救命所在,可用安宫牛黄丸等治疗热病的代表性方子,将清心泻火、凉血解毒与芳香开窍之药配伍,共同发挥清火除热、豁痰解毒、开窍安神的作用。


及时用药为抢救赢得时间,降低后遗症的严重程度,建议遵医嘱使用。


中医防暑清凉饮,快速解除暑热


俗话说:“百治不如一防,百防不如一养”,为了防范夏季热邪入侵人体造成严重后果,日常可以饮用一些由中药材配比而成的茶饮来预防。



1. 取藿香3g、菊花3g、白茅根3g、薄荷2g、乌梅1枚,用开水煮沸或闷泡30分钟后即可服用,适合长时间处于高温、高热环境中工作或生活人群,可起到芳香化湿、清热生津的作用。


2. 绿豆、赤小豆、黑豆各20g,清水浸泡1个小时,煮沸后食用,可清热除暑、健脾利湿,既能够帮助祛除暑湿,也能起到一定的健脾作用。


3. 藿香2g、荷叶2g、白茅根5g、生山楂2g,用开水煮沸或加盖闷泡30分钟后服用,能够芳香化湿、清热生津,这味茶饮的特别之处在于,适合夏日儿童服用,有很好的解暑效果。


末伏高温依旧,日常防暑很重要


虽然,现在时间已经接近末伏,但是高温天气依旧,我国多地仍在40℃左右的高温下,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5点,做好防暑。


01、尽量把外出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户外作业、运动避开中午12点到14点的时间段。


02、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外出时使用防晒霜,以减少身体对热量的吸收并控制水分流失;身着轻便、色浅、宽松的衣服、头戴宽檐帽;在太阳下工作的人,应增加休息时间,避免过于疲劳。


03、多喝水,而且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如果在户外剧烈运动,应该每小时喝2杯至4杯水,以淡盐水为宜。


04、在炎热天气下运动,应缓慢开始。如果心脏开始跳动加速,并感到气喘吁吁,应停止运动,并找一个阴凉的地方休息。


05、应注意观察自己和家人以及朋友同事的身体情况,对于老年人,应该注意询问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责任编辑:朱红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持续高温天,家里应常备哪些药物

高温天小心脾气“爆炸”!6件事帮...

【一周天气】高温+午后雷阵雨,“...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