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冬里,红泥炉煨炭火,三五好友围坐闲聊。几缕茶香,混合着烤柿子、烤橘子、烤红薯的香气……此情此景,好不惬意。
不过,这炉暖茶香的温馨场景下其实也暗藏危险……
炭炉是围炉煮茶的核心,而炭火使用不当极易产生一种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CO),它无色、无味,难以察觉,是名副其实的“隐形杀手”。
含碳物质如煤、木材、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在不完全燃烧时都会产生一氧化碳,在封闭空间里,若未正确使用炭火、液化气、燃气热水器等,极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
为什么一氧化碳会使人中毒?
我们都知道,人体维持正常生理状态需要氧气。氧气进入身体后,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当血液流经各个组织,氧气会从氧合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来,进入组织。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高200-300倍,极易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析力比氧合血红蛋白弱得多,因此一旦吸入一氧化碳,人体血红蛋白就会丧失携氧能力,缺氧窒息对全身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
一氧化碳中毒后果非常严重!
一氧化碳中毒初期可能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持续吸入一氧化碳则会导致剧烈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下面上一组数据实锤:
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冬季是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的高发期,且近年来由于炭火饮食所导致的中毒病例数呈较为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不得不防!
围炉煮茶的正确打开方式
围炉煮茶,古已有之,如今更成为一种增添生活乐趣的风尚。面对潜在的安全风险,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疏忽大意。防微杜渐,做好危机的防范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室内宜选择电炉、酒精炉等作为煮茶炉灶,切勿长时间在室内使用碳炉。
如使用碳炉煮茶,最好选择在室外通风良好处进行。
围炉煮茶时,室内应保持开窗通风。
火炉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离开时切记将炭火完全熄灭并置于室外。
当有人出现头晕、恶心、面色呈樱桃红时,应当想到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立即停止用餐并迅速撤离。
一氧化碳中毒常见误区纠偏
其实,不光围炉煮茶有风险,冬天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情太多了!今天咱们来个常见误区纠偏,小伙伴们快码起来,转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避免自己或家人被带跑偏。
误区一:烧煤才会引起中毒,“环保炭”很安全
只要是含碳燃料,在不能充分燃烧时,均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无论是烧汽油、煤油、普通木炭还是“环保炭”,原理都一样!
误区二:没有煤烟、臭味不会中毒
我们常说的“煤气味”其实是添加在燃气中的物质的气味,用来警示燃气泄漏。单纯的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刺激性,“隐形杀手”可不是浪得虚名!
误区三: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中毒
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炉边放水只能防火,无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误区四:门窗上有缝隙就不会中毒
一氧化碳比重较空气低,即比空气轻。如果门窗缝隙处于低处,一氧化碳无法通过与室外空气交换被排出。如果室内有产生一氧化碳的隐患,切记开窗通风。
误区五:一氧化碳中毒治疗后,症状消失等于彻底痊愈
部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经过数天或数周的无症状期(假愈期),可能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神经精神症状;或患者在急性期意识障碍恢复正常后,经过“假愈期”,突然出现脑功能障碍。以上情况被称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经治疗出院后须对此予以重视,若出现类似情况应立即就医。
一氧化碳中毒救治指南
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时:
(1)立即切断一氧化碳来源,在避免产生静电的情况下迅速开窗通风使空气对流,迅速关闭燃气灶具、热水器阀门、管道煤气、熄灭炭火等,避免使用打火机等容易产生火星的物品。
(2)迅速将中毒者带离中毒现场,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解开中毒者领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并发症发生。中毒者应保持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加重氧的消耗,有条件的尽快吸氧。
(3)如已经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中重度症状,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尽早送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