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热的夏季,很多人喜欢吃凉拌菜,但您知道吗,凉拌菜吃不对,是会“夺命”的!
据杭州电视台报道,今年6月4日,因为家里来了客人,晚餐有一盘剩了大半的凉拌黄瓜,被素来勤俭的黄大伯顺手放进了冰箱。
翌日清晨,黄大伯习惯性地拿出这盘凉菜佐餐食用。
但这看似与平日无异的一顿早餐,却没给黄大伯带来满满的能量,反而差点让他送命!
早餐后两小时,黄大伯开始呕吐、腹泻;当日傍晚,他发起高烧;随后他开始浑身发抖,甚至一度出现眼前发黑的情况;……
紧急送医时,黄大伯已经出现休克。
检查显示,黄大伯血压掉到85/52mmHg,血液降钙素原超过正常值200多倍!
“是严重的细菌感染,初步考虑为细菌感染引发的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师韩亮判断。
经过补液、抗感染等一系列抢救措施,黄大伯的生命体征才逐渐恢复。
黄大伯患的是什么病?
上述案例中,黄大伯所患的脓毒血症,指由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心慌气促等症状。
对于这种疾病,如果延误治疗,则可能造成严重的感染性休克,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极高。
那么,一盘隔夜的凉拌黄瓜,为何有如此威力呢?
其实,凉拌菜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比如常见的素类凉拌菜,一般只是洗净了直接用或是短暂焯水后,再加入调味品拌制而成,其主要存在两大风险。
未经高温烹调,微生物感染风险更高
和热菜相比,凉拌菜大多缺乏高温处理过程。
即使食材经过焯水处理,但为了保证口感,时间也非常短,所以残留的细菌微生物相对会比较多,而夏天气温高、湿度大,很适合各种致病微生物繁殖。
受卫生、储存条件影响大
倘若凉菜的制作过程中,因卫生条件差或操作不规范,或做好后储存不当,都会给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创造条件,进一步为食物中毒埋下隐患。
一般情况下,细菌性食物中毒多会导致腹痛、腹泻、呕吐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但对于年幼、年老和其他免疫力低下的人,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死亡。
哪些食材凉拌需谨慎?
含大量淀粉的蔬菜
土豆、芋头、山药等含大量淀粉的蔬菜必须熟吃,否则其中的淀粉粒不破裂,人体无法消化。
部分豆类
芸豆、四季豆、毛豆等豆类蔬菜含有皂素和植物血凝素,生吃容易食物中毒,即使凉拌,也一定要将它们烧熟煮透。
含草酸较多的蔬菜
菠菜、竹笋、茭白等蔬菜含草酸较多,草酸在肠道内会与钙结合成难吸收的草酸钙,干扰人体对钙的吸收。
因此,凉拌前一定要用开水焯一下,除去其中大部分草酸。
鲜黄花菜、鲜木耳、鲜银耳
鲜木耳要注意加工处理:焯水、晒干和适当时间浸泡。
鲜黄花菜里含有毒素,也要注意反复焯水、浸泡。
鲜银耳容易被污染,产生毒素,尽量选用干银耳,浸泡时间也不能太长,避免变质引起中毒。
豆腐丝、豆干等豆制品
豆制品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容易腐败变质,焯烫后食用更安全。
如何健康安全享用凉拌菜?
食材要新鲜、洗净
蔬菜去除根部、坏叶等不能食用部分后,用流水冲洗2遍~3遍,除去表面泥沙等杂质,以及部分农残等有害物质,然后放入清水中浸泡10分钟~20分钟,有助去除大部分农残,最后再用流水冲洗几遍。
厨具要干净、卫生
砧板、菜刀、容器等厨具最好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盛放凉拌菜的碗、碟也要提前消毒。
少生拌,多焯拌
将蔬菜入锅先焯一下水,一方面可以大幅降低微生物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对肠胃道的刺激。
调料要简单
辣椒油、芝麻酱、沙拉酱等酱料的热量较高,有减脂减重需求的人做凉拌菜时应尽量少用。
糖、盐在制作凉拌菜时也要控制用量,摄入过多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大家可以选用醋、蒜泥、姜末、柠檬汁、百香果汁等调味,既能增加凉拌菜的风味、开胃、增进食欲,又能减少盐的用量,还有助于杀菌消毒。
最好现做现吃
做好的凉菜尽量在2小时内食用。
如果不能及时吃完,需放在冰箱中冷藏后尽快食用,但不可隔夜。
食用凉拌菜出现身体不适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
如果是在外购买凉拌菜出现问题,请拨打市场监管部门电话进行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