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前急救系统承担着市民日常急救和突发事件救援等重大职责,是公共卫生与安全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聚焦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急救”建设,在调度、救治、服务三大关键环节创新突破、流程再造,全面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级,有力维护市民健康和城市安全,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医疗服务的高效与便利。
聚焦民生
绘制“智慧急救”新蓝图
近年来,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全力推动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快速发展,为进一步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急救服务、提升急救质量,“智慧急救”项目按照“顶层设计、试点建设、快速复制”的原则,聚焦民生与百姓需求,建立全市统一的急救信息网络。急救中心依托上海政务云、政务网、5G专网等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实现超大城市院前急救一体化调度指挥,大幅提升安全性与智慧化水平。同时,急救中心着力推进三大“智慧急救”功能建设,包括院前急救云调度、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和医保实时结算三大模块,并通过生命体征实时采集传输与三方视频通话系统,实现急救中心与医疗机构、健康网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开展院前院内协同救治。
流程再造
提高急救体系新效能
在获批国家工信部、市卫生健康委“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基础上,急救中心全面推动院前急救服务体系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功能塑造与生态新建,聚焦“调度、救治、服务”三大环节,建设全市“120”云调度、院前院内协同救治、院前急救大数据中心和医保费用实时结算等四大平台,实现“上车即入院”。
急救中心加大对急救资源动态分布、院内急诊救治能力、居民健康状况等数据应用,让急救人员可掌握急诊与卒中、胸痛、创伤等五大中心分布情况,结合患者病情迅速确定专科匹配、最快到达并能立即收治的医院,确保患者得到最迅速可靠的救治,实现精准送院。同时通过信息平台与5G音视频双向传输系统,实现院前医生上下级协同与远程实时指导,打破急救医师“单兵作战”的困局。此外,急救中心还与医保部门对接,开发急救费用医保实时结算系统,通过车载终端与市医保中心系统实时对接,实现刷卡或脱卡实时结算,免去病人、家属用车后线下再报销的“奔波之苦”,大大提升了患者就医的便捷体验感。
智慧赋能
跨越急救服务新台阶
急救中心利用5G等新型通信技术和政务云等城市基础公共设施,积极推动救护车升级,于2021年完成所有一线急救车辆适应性改造,并于近两年陆续新增5G负压救护车用于市民急救。目前,院前院内信息共享平台已覆盖全市76家医院急诊,共传送信息累计超过40万次。“5G+数字孪生急救体系”项目荣获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智慧医疗健康专题赛全国一等奖;“基于数字化转型的管理流程再造与智慧急救场景创新应用”项目荣获上海市第二届医院管理创新奖二等奖;“聚焦民生需求实现‘上车即入院’、数字化转型重塑上海‘智慧急救’体系”项目入选第五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
此外,急救中心着力打造“智慧急救2.0”系统,利用音视频通话、5G移动通信、实时定位等技术调动社会院前急救资源,对急救呼救事件处置进行融合赋能。
如今,中心开发的院前急救便民小程序集一键呼救、视频呼救等功能于一体。这其中,一键呼救功能可关联现场定位信息与用户注册信息,减少受理询问时间;视频呼救功能可实时了解呼救对象状况,远程指导市民自救互救;城市急救响应功能能够调动周边力量参与第一时间救助。目前,急救中心依托“智慧急救2.0”平台,启动“城市急救响应计划”,通过编写急救科普教材,培训急救志愿者,开展远程自救互救指导等举措,将急救援助第一时间送到患者身边,填补了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的“急救空窗期”,打造了一个完整、完善的智能急救链。
“智慧急救”的搭建为市民的健康安全与高品质生活提供保障。未来,急救中心将进一步以数字化转型为强劲引擎,不断提升院前急救服务与城市保障能力,探索院前急救与社会急救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