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卫”你,共建精神家园!2023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会建家纪实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朱姗姗 发布时间:2024-01-26 11:55

摘要: 多年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会以红色、岗位、健康、艺术、传统、女性六大文化为载体,打造一个“精”心“卫”你的精神家园。

2024年1月10日,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汇院区职工之家的职工活动室里,20名职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巧手翻飞间一朵朵毛绒花缤纷落地,让午间的闲暇时刻变得温暖无比。“如今中心工会的脚步越走越年轻,创新活动层出不穷,报名名额靠秒杀,我们职工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入会30多年的退管会职工朱锋表示。


“今年1月5日我们举办了第一场非遗梅花双酿糕制作活动,目前每周徐汇、闵行院区都有一次活动,到1月底,中心近十分之一的在岗职工都可以享受到不重样的惊喜。”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会常务副主席王海云说。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也是推动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多年来,中心工会以红色文化、岗位文化、健康文化、艺术文化、传统文化、女性文化为载体,连续开展六大文化活动340多项、970余场,共计5万余人次参加,一个“精”心“卫”你的精神家园逐渐呈现。


此心安处是吾乡


“什么是职工之家?此心安处是吾乡。”以王海云10年专职工会副主席的经验来看,能让职工第一时间想到、能让他们心安的地方就是“家”。以往,中心职工之家布局分散,职工活动起来并不十分便利。为了让职工拥有更温馨、更舒适的活动环境,中心工会积极调研、勘查,2022年9月26日徐汇院区职工之家改建工程启动,历时221天,2023年5月通过验收,并于8月全新启幕。



如今,走进徐汇院区4号楼三楼的职工之家,中心工会精心打造的职工文化墙引人驻足,一侧展现中心职工文化建设的悠久历史,另一侧则书写六大文化成果,弘扬先进榜样精神。“重新开放的职工之家,更明亮、更温馨了,”中心病房护士长赵未丽说,“中午从二楼食堂吃完饭,越来越多的职工尤其是年轻职工都愿意来职工之家转一转、看一看,他们也更加了解医院的历史了。”此外,职工活动室、职工乒乓室、家长聊吧/心灵驿站、爱心妈咪小屋、职工会客厅等,也为职工开展活动、加强交流、强健体魄、放松身心提供了全新的场地和平台。与此同时,闵行院区“运动我型”职工健身角也焕新启幕,健身区域专业健身器材更新换代,休闲区域布局美观大方,为职工们带来更快乐的健身体验。




而升级改造一间职工休息室,也是中心工会打造职工之家的重要一环。在中心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蔡军看来,“病区职工工作忙、压力大,因此职工休息室一定要建在一线。”从成立工作小组、实地评估全院31个临床值班室情况,到院长办公会专题汇报,再到3个病区施工、启用,中心工会一气呵成,营造了一个温暖职工的“加油站”。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十一病区、C2病区、L1病区职工休息室被命名为2023年上海医务职工休息室,挂牌市总“幸福新空间”,其中L1病区职工休息室入选上海市医务职工休息室建设改善工作优秀案例,十一病区职工休息室命名为上海市医务职工健康值班室样板间。随着“精中·家”文化的不断丰富,职工的心安之处更多了。


守护身心双重健康


EAP(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职工帮助计划,又称职工心理援助项目。作为一家相关专业领域的权威医疗机构,精卫中心的EAP别具特色。“心灵驿站”是中心工会的一张名片,除了普惠形式的活动外,更针对重点群体给予最直接的帮助。由于医院对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实行封闭式管理,因此主要工作在病房的护士也被动地“锁”在了有限的空间内。特殊的群体、繁重的工作,常常让他们心理压力巨大。“为了能让新进的护士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入职第一年,工会联合护理部,安排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老护士与之结对,除了专业帮带之外,还能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蔡军说,目前中心已有200多位医护工作者考取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当职工回归家庭时,心灵驿站便化身“家长聊吧”。开学时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症?如何与刚刚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沟通?子女进入青春期,家长又该如何教育……王海云介绍:“诸如此类的家长里短,我们的职工也一样经历着,同样也需要输出压力的窗口。”关注到这些情况后,中心工会以季度为周期,通过日常交流、不定期询问等方式,制定一期一主题,向有相同烦恼的职工递上邀请函的同时,也邀请院内院外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大家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平衡好工作与家庭间的天秤。受中心康复科“园艺康复”治疗方式启发,中心工会还将植物疗愈讲堂搬到职工身边,并联合后勤部为职工打造出一个“600号”小花园。此外,心理舒压自然音乐会、芳香解压沙龙等活动寓教于乐,同样帮助职工排忧解难、舒压解虑。




职工的心灵在路上,如何让身体也动起来?中心工会不断推出工间操、八段锦、趣味体育比赛、红色健康行等丰富多彩的健康活动。在此基础上,职工在市卫健委系统十二运会上奋勇争先、屡获佳绩,涌现出一批运动健将。一位职工发挥自身“国家一级乒乓球运动员”优势,联动中心乒乓球社团,为中考的孩子们开展“精·心”医二代乒乓球训练营。自2023年暑假开营以来,虽然上海连续酷暑高温,但训练从未间断。来自全院12名医二代积极参与,通过9次训练,他们已能熟练掌握正手和反手的基本动作以及基础步伐的运用,并且可以和教练进行简单的对攻练习。“寒假训练营还会不会继续?”蔡军笑着说,这样的问题是职工们最期待、问得最多的,也是工会最想听到的。



“高质量输入”引领岗位建功


令外界耳熟能详的“600号”科普品牌的背后,离不开中心一群深耕于此的专业人才。而持续的输出少不了高质量的输入,为了帮助全院职工不断摄取新鲜知识,中心工会搭建平台,做精岗位文化建设,连续多年开展书香满院活动。从读书活动创意大赛征集活动策划方案、听取职工建议,到举办科普小品文征集活动,职工从自身专业出发踊跃投稿,《强迫症——心灵的无尽循环》《焦虑:认识并应对生活中的压力》等31篇科普小品文妙笔生花。


而在精中职工传记文学品读会和精中医务女性读书朗读会、好书分享会、散文鉴赏会中,中心工会转“漫灌”为“滴灌”,女职工在玫瑰书香中“悦”读越成长,女性的力量愈发柔韧与坚强,职工之家的文化长廊也细数着院内程文红、仇剑崟、赵敏、崔东红、陈珏等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的先进故事。


考虑到职工的科研需求,中心工会联合科研科专门组织讲座,邀请上海科技大学著名科研专家,从“做好一个学术报告”的角度为科研在路上的职工拨开眼前迷雾。“不仅职工受用,我们工会也获益颇丰。”王海云的办公桌上,累积着近年来的年度六大文化主题活动材料汇编和工会工作总结,今年她活学活用,将讲座精华融入日常工作,更得心应手了。


此外,在中心工会搭建的“劳动最光荣”职工岗位技能竞赛与培训中,一批批职工在医护联合临床急救大赛、精神科急救情景演练中精彩不断、收获不断、创新不断,中心人才“蓄水池”逐渐满溢。通过中心工会分批申报,越来越多的职工斩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优秀发明奖,并在上海市医务职工科技创新“星光计划”中脱颖而出。中心护理部主任施忠英便是其中一员,由她研发设计的腰部约束带、改良四肢约束带等不仅应用于本院病房,还推广到区级精神卫生中心。由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这张独特的“精神名片”也愈发闪亮。



责任编辑:朱姗姗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精神卫生...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