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拿到检验结果时,特别是结果异常时,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结果准确吗?
怎样才知结果准确呢?这个问题在上个世纪就引起了重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如何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是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目的,也就是医学检验人员天天挂在嘴边的——质控。
建立全面质量监督体系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作为国内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历史最久、专业最全的专业质量管理机构,充分结合区域现状和上海本地特色,秉承“科学监管、服务为先”的质控管理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逐步建立起了一套集室间质评、室内质控室间化、飞行检查、质量督查和抽查、教育培训五个环节为一体的全面质量监管体系,每年对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检验结果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管。
保证检验结果可靠性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开展室间质量评价。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中心就开展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是全国最早开展室间质量评价的机构。1993年起推行的上海市地区性质量控制计划,使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进入了有序的发展时期。截至2023年,中心开展的室间质量评价(EQA)项目数和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数已从1979年的10项和40家增至目前的597项和1949家,参与机构覆盖全国各省。通过每年组织两次的室间质量评价,根据比对的结果来评定各临床实验室从事检测的能力,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异及其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其实施改进,从而帮助各临床实验室提高检测的能力,增强医生和病人对实验室的信心,最终为实现各临床实验室间检验结果互认提供有力的保障。
室间质量评价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并由临床检验中心收集和反馈实验室上报的结果,依此评价实验室操作的过程。室间质量评价又被称为能力验证(PT)。室间质量评价作为一种质量控制工具可以帮助实验室通过分析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检验的质量。实验室间质量评价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2012年,为了确保中心作为医学检验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应具备的能力,按照CNAS-CL03《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准则》(等同采用ISO/IEC17043《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的要求,建立并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能力验证提供者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内部管理过程,不断完善能力验证提供者管理体系,优化质控管理流程,全面改进质控品管理系统,以科学、先进、规范的管理手段,通过高水平的质控平台,监控本市各临床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持续状况,着力推动检验学科发展,不断提高本市临床检验质量。
提高质控管理公信力
为了提高质控管理工作的公信力和自身检测水平,2002年,中心按照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同采用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并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为了保证检测结果能溯源到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中心的所有计量设备均通过计量认证,溯源到国家标准,并通过参加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确保了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检测报告的可靠性。
同时,还根据国际标准建立各专业的标准化实验室,以提供质控样品、校准样品的溯源性。2012年,按照CNAS-CL07《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同采用ISO15195《检验医学使用参考测量程序的校准实验室能力的要求》),建立并通过了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参考实验室的职能,可以为中心开展的正确定度验证计划(室间质量评价的一种方式)赋值;为诊断产品制造商提供参考测量服务,使体外诊断试剂的校准物和质控物的定值具有溯源性;为常规实验室能力验证提供参考方法定值,为常规实验室的校准物和质控物定值。此外,中心还建立了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在线质控管理。
近年来,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通过建立三大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科学、准确和高质量的能力验证服务,帮助临床实验室获得丰富的质量相关信息,不断改进检验质量,为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保障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