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非常古老,它和人类缠斗了几千年,并没有远去。”沈鑫说,20多年前他刚进单位时,就在说结核病可能是继天花之后人类历史上第二个被消灭的传染病,时至今日,它仍是世界头号传染病杀手。
“我们最近联合了市医学会召集各条线专家学者,商讨血透病人的结核病防控办法。”他介绍,近年来,团队探索多病联合筛查和重点对象规范管理,针对“一老”(养老院)“一小”(学生)的结防指南率先在国内出台,效果很好。“结核病防治很复杂,难在早期发现困难,约20%的疑似病例没有症状,可能成为‘沉默’的传播源。关口前移,对亚临床期(感染潜伏期)和结核病活动期两大重点群体加强早筛,瞄准艾滋病、糖尿病等免疫力较低的高危人群,针对性给予干预,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防治策略。”
70后沈鑫,是结核病防治战线上的一名老兵。20年来,他带领团队不断实践和完善“三位一体”(市疾控中心、定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核病新型综合防治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被世卫组织专家赞誉为“上海模式”,是“中国大中城市结核病控制模式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他们的努力下,上海市结核病疫情下降了56.5%,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上海的防治经验被写入“十二五”和“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并在全国推广。“我们不仅要做好筛查和管理,还要牵头制定标准指南,关键时刻更要敢于发声,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如今,作为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与艾滋病防治所所长,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重了。
2023年,上海的结核病发病率为21.1/10万,为全国最低,但距离世卫组织制定的2035年终结结核病流行目标10/10万,道阻且长。“结核病要真正清零仍很艰难,但只要它不流行,就是伟大的胜利。”在沈鑫看来,终结结核,需要团结更多力量,共同努力,联防共治。而有机会书写人类战胜结核病战役的最终章节,是他们这代疾控人的荣幸和使命。
沈鑫在潜伏结核感染与亚临床结核分论坛上发表演讲。
“上海模式”
结核病俗称“痨病”,过去人们谈“核”色变,“白色瘟疫”“十痨九死”,成为那个时代之殇。进入二十一世纪,上海在结核病防治方面持续创新和进步,在国内率先建立“三位一体”结核病综合防治模式:疾控中心全面实行归口管理,定点医院承担临床诊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防治措施,医防融合,分工明确,这一“上海模式”受到世卫组织和国家卫健委高度评价,迅速在全国铺开。
沈鑫说,“上海模式”是一切结防工作的基石,他只是一名实践者和推动者。在几代疾控人的“奔走”下,上海结核病疫情由1998年的40.6/10万下降至如今的21.1/10万,“上海模式”也逐步完善升级,市、区、社区三级结防网络越织越密。
“在‘上海模式’里,我们的角色是做好政府决策的参谋,引领结防前沿技术,让上海跑在全国的前列。”沈鑫举例,2016年他在复旦大学读研时,参与了一项上海耐药结核病现状调查的课题,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不少耐药结核病并非由药物引起,而是感染了耐药结核菌,这意味着耐药菌在社区传播严重。深入调查发现,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耐药患者望而却步,导致耐药菌肆意扩散。曾有位宝山公交车司机是耐药结核病人,每月自费两三千元买药,入不敷出,只得停药。为了生计,他带病开车,成为耐药结核菌的流动传播源。“上海当时只有针对敏感结核病的免费治疗政策,我们意识到,要阻断耐药菌传播,现有结核病防疫政策亟需调整,于是建议尽快更新政策,市政府采纳、立项试点,为耐药病人提供免费检查、用药,甚至免费手术,彻底解除耐药病人的后顾之忧。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以来效果显著,耐药病人纳入治疗率从不到50%升至88.7%,治疗成功率由30%升至近70%(全球50%)。”
“公卫是救一群人而非一个人,当好参谋,精准科学施策,造福更多人,这个工作太有意义了。”沈鑫动情道。
天下无“痨”
沈鑫认为,疾控人更要有引领意识,不断提升专业话语权。作为WHO结核病诊断和实验室能力强化专家咨询组专家、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分会主任委员,他积极协调斡旋,牵头各方力量,在全国率先制定一批工作规范、防控策略、专家共识和行动指南,频频被国家指南引用。
“与一个结核病人接触后,10%的人可能被感染,这其中一半人会在一两年内发病,而另一半人可能永远安然无恙,也可能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发病,因为这些人免疫力降低了,蛰伏休眠的结核杆菌‘复活’后对人体发起攻击。”沈鑫说,正是由于结核病生长缓慢、不易检测,所以密接筛查、早期干预尤为关键。怎么判定密接?对哪些人群重点筛查?疾控手势的松或紧要有理有据,给出专业指导意见,这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他坦言,上海结核防控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严重,在上海户籍的肺结核患者中,老年人占比超过50%;二是流动人口问题,一半病例来自流动人口,这些患者往往因治疗不规范不规律而造成耐药。面对各省市人员频繁往来带来的传播隐患,2020年,在沈鑫的大力推动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卫生健康部门共同提出构建全国首个区域利福平耐药结核病协同防控中心,被列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重点项目。4年来,他组织建立区域协同的防控工作机制,搭建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库及分析平台,为掌握突变位点、遗传变异特征、指导临床用药及了解菌株传播和进化奠定基础;建立长三角区域利福平耐药结核病联合会诊制度,避免疾病播散,也解决了看病难题,促进长三角医疗水平同质提升。《打造“耐药结核病长三角协同防控中心”》被评为第六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奖。
第三大挑战来自耐药结核病,这也是最难攻克的堡垒,它传染性强、治疗难度大、治愈率低。“今年上海启动无结核社区计划,年内建成18个试点社区,3年后覆盖所有社区,2027年使发病率下降90%,从而打赢‘无核’之战。”这离沈鑫天下无“痨”的梦想更近了。
与“核”共进
南汇中学毕业后,沈鑫考入上海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医生职业稳定,我性格又沉稳,适合学医。”5年毕业后,他顺理成章进入疾控中心,可是被分配到结核病防治科时,他觉得诧异:结核病都快被消灭了,为啥还要这么多人呢?慢慢了解后,他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
沈鑫坚信,终结结核,得向科学要答案。为此,他攻读复旦大学病原生物学专业,拿下硕士和博士学位,培养了深厚的科研功底。近年来,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传染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6个奖项。
沈鑫也大力支持团队成员学历深造,热心推荐导师,帮忙规划职业,团队硕博比例超六成。他主张科研以业务为导向,鼓励大家从工作实际出发积极申报课题,他则给方向、定课题、送资源,因材施教,倾囊相授,培养了一支战斗力强的专业人才队伍。“务实、踏实”“劳模型工作狂”“靠山、定海神针”,大家眼里的沈鑫,有传统疾控人的“铜头、铁嘴、飞毛腿”,更有新一代公卫人的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
2020年他奔赴四川凉山州布拖县,开展健康扶贫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半年内足迹踏遍乡村田埂,深入调研当地艾滋病流行情况,为布拖县制定学校艾滋病防治方案、艾滋病患者“互联网+”服药管理方案和艾滋病检测治疗“一站式”方案;在布拖县组织开展专家授课、案例分析、现场带教、赴沪考察等专题培训近千人次,在全国率先实现艾滋病防治“三个90%”的目标,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技术力量。现在每年8月医师节,他会重返当地技术支援,“今年女儿考上复旦临床医学专业,我要陪她开学报到,去不了了。”他有点遗憾道。女儿从医受了他的影响,而这未尝不是一种更好的传承。
最近,沈鑫在忙着搬家,虹桥商务区的全新疾控大楼即将正式启用,未来,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将更先进更硬核,科技赋能下的疾控“哨兵”也会更灵敏更高效。“我们的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前瞻性研究能力和决策咨询能力都将突飞猛进。”他说。
沈鑫在凉山州布拖县培训智能药盒使用方法。
沈鑫在凉山州布拖县为当地学校的卫生老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