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急诊科:中西医协同,为生命护航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黄嘉慧 发布时间:2024-11-29 11:35

摘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急诊科,在危急重症救治的战场上,发挥中医扶正治疗的特色与优势,当好生命的“守门人”。

急诊,365天、24小时永不熄灯。都说急诊医生的工作,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疾病的诊断、紧急的抢救、家属的沟通和医护间的合作,往往都在争分夺秒,而这些需要依靠经验的积累和医护之间的默契。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一隅,繁忙的景象天天上演:一辆辆急救车停在急诊大楼门口,向急救室运送患者。在危急重症救治的战场上,一名名急诊科医护人员在生死时速间,快速而有序地抢救患者,用专业和奉献为他们争取每一份生的希望,实现着对生命的敬畏。


中西结合,未病先防


曙光医院急诊科创建于1960年,在“上海市名中医”王左教授和熊旭东教授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急诊病人数、出院人次、绩效指标等方面均在上海中医系统排名中位居第一。


“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慢郎中’,其实救民之急是中医急救与生俱来的使命。”在曙光急诊科医师姜春雷看来,科室在患者救治中致力持续优化中医急诊内涵,将中医“治未病”思想全程贯穿于诊疗中,体现了“急能治标,缓能治本,未病先防”,实现了以中西结合的方式处置危急重症。


急性胰腺炎是急诊中的危急重症,来势凶猛、治疗复杂,故而贵在早期发现。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疗中,曙光急诊在临床上应用“清胰汤”“加味炎调方”辨证施治。结果显示,患者入院服用中药后2至3小时均可出现稀便;排便4至5次(一般72至96小时左右)便能使血清甘油三酯值有显著下降。由于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释放后即为不可逆过程,所以,早期应用中医药辨证施治不但能降低血脂,而且还能阻断全身炎症性反应的瀑布式级联反应发生,明显减轻腹痛腹胀等症状。


除此之外,曙光急诊始终以中医药防治“脓毒症”“热病”“风温肺热病”等为研究方向,并不断创新、发展,发挥中医药治疗病症的优势。例如针对热病,科室强调“早期截断病势、防止传变”;针对暴喘,提出“通腑泻肺”之法。这些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体现了中医“病-证结合”的辨治思路,有效解决西医难治环节,切实提升了救治成功率。


分级诊疗,分秒必争


年近76岁的唐先生,4年间出现3次晕厥,但都没有及时就诊查找病因。前不久他因为头痛到曙光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在办理入院过程中突然晕倒,心跳、呼吸都没。当时还在抢救室忙碌的急诊护士黄晓丹接到电话,当即赶至入院处,查体后立刻就地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并在其他同事协助下紧急将患者转运至急诊抢救室。急诊抢救医生在科主任王倩的指导下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经过气管插管、持续胸外按压、电击除颤、肾上腺素强心以及纠酸、抗休克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经过半个多小时努力后,患者终于恢复了心跳和自主呼吸。


虽然恢复了自主心跳,但患者始终呈现频发室早、广泛前壁ST段抬高,急诊科随即启动MDT诊疗流程。心内科戎靖枫主任经判断考虑心源性晕厥的可能性大,猝死风险高。急诊医师一方面报警联系家属,一方面报备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在呼吸机、除颤仪等机器的维持下,将患者安全转至介入手术室,在紧张且困难的环境下完成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曙光医院急诊科,这样分秒必争的抢救故事还有许多。由于地处张江区域,东院急诊科辐射浦东,乃至周边长三角地区,收治的大都是中毒、中暑、脓毒症、重症胰腺炎等患者。近三年来,曙光医院平均年急诊量达20万人次,其中有近一半的患者是周边送来的急危重症患者。


面对如此多的急诊患者,曙光急诊畅通院前医疗急救与院内急诊信息,在预检分诊环节予以强化,确立了急诊“三区四级”的分级诊疗方案,缩短了危急重症患者的候诊时间,姜春雷说:“我们急诊预检分四个等级:一级是要立刻抢救的濒死患者;二级是10分钟之内要接诊的危急患者;三级是30分钟内接诊的急症患者;四级相当于门诊患者,按序就诊。”分级诊疗,尽可能地保证了不同危急重症诊疗资源分配的合理性。除此之外,科室还建立了心、脑血管疾病,多发性创伤,心搏骤停等多学科协作救治机制,确保在紧要关头提供最专业的诊疗,提升患者救治效果。


但凡来到曙光急诊的患者,医护们不仅会全力以赴救治,还会将暖心服务传递到患者心中。急诊体现的是整个医院的综合实力,也是医疗服务对外的窗口。在预检分诊台旁,准备了配有软垫的平车、轮椅;在急诊大厅的地上,贴满了不同颜色的就诊引导指示贴;在天寒地冻时分,输液室里又备好了暖手袋、“暖宝宝”……面对无数病情危重或者情况不明的患者,曙光急诊的医护们急群众所急,尽力做好每一项温暖人心的医疗服务。


青年力量,曙光闪耀


“欧阳,帮这个ECMO患者做个心超。”王倩一边查房一边说,一旁的欧阳洋医师迅速推起床边超声仪,利落地开始操作。在曙光急诊,每一位医生都是“三头六臂”的多面手。除了擅长脓毒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多发伤、各类中毒、ARDS、MODS等危急重症的诊治抢救,还能独立完成人工气道建立、动静脉穿刺置管、呼吸支持、血液净化、血流动力学监测等重症医学的常规操作技术以及超声等各种辅助检查。


事实上,对很多年轻医生来说,急诊科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科室。“一开始,很多年轻医生都不愿意来。”王倩回忆道。但是她知人善任,将年轻人派到他们擅长的领域中:有的年轻医师擅长心脏方面的诊疗,就把相关患者交给他;有的医师诊疗呼吸系统疾病能力较强,便将患有呼吸系统病症的患者交给他……如此一来,科室搭建了急救MDT模式,建立院前急救队伍、专业技术团队、专业专家团队,多学科主动参与、有效联动,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实现共赢。


对医生而言,救人一命带来的满足感是很高的,急诊医生更是如此。科室医护们时常开玩笑说,在急诊要交的“学费”很贵,但物有所值,学到的东西也更多。在这样的氛围下,急诊科从起初时的少人问津到如今形成一个由40名专职医师、90余名护士组成的科室,并相继获得了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青年突击队、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如今,在曙光东院内,新的急诊大楼正在规划中,“我们希望能够集中发热门诊、急诊抢救室、手术病房等环节,在一幢楼里完成所有危急重症的诊疗。”王倩说道。谈及未来,曙光急诊医护的眼中闪烁着光,他们将一如既往地怀揣着“大医德泽,生命曙光”理念,发挥中医扶正治疗的特色与优势,当好生命的“守门人”。


责任编辑:黄凌燕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2024年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复旦...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