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骨科医疗领域,一块人工骨骼的诞生,可能意味着患者重新站立的希望;一项新材料的突破,或将改写千万人的生活质量。成立于2021年的上海骨科新材料与修复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以“硬核科技”推动国产骨科材料从实验室走向手术台。
依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工程技术中心致力于开展基础科研和临床转化研究,提升骨科新材料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科新材料、新产品,带动上海市骨科相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升我国骨科材料方面的整体水平,最终建成我国骨科新材料与修复再生领域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战略新高地。
工程技术中心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范存义教授担任主任,刘昌胜院士为技术委员会主任。工程技术中心在骨科新材料的基础科研和临床转化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打造了一支人才结构科学合理,具备较高科研水平的学术团队。工程技术中心目前拥有5名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1名海外优秀青年、2名优秀学科带头人、20余名知名专家和70余名高级研究人员,其中博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85%。
目前,工程技术中心拥有实验面积1500平方米,建立了骨与软骨修复材料研发平台、关节重建与材料研发平台、软组织修复与材料研发平台、运动系统康复与器具研发平台、骨科智能医学诊疗装备研发平台和医学人工智能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这六大研究平台,涵盖基础材料合成平台、材料加工平台和材料测试平台,拥有仪器设备200余件(套),总价值超过3500万元,其中,材料测试平台拥有包括Micro-CT、原子力显微镜、圆二色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压汞仪等在内的高端科研设备,整体水平位居国内前列。
自2021年获批以来,工程技术中心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自然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面上项目93项;基础论文发表110篇,其中影响因子(IF)≥10分以上27篇,Nature子刊1篇,Cell子刊一篇;临床论文发表41篇,其中Lancet子刊2篇,BMJ子刊3篇;参与标准编写或修订20项,其中国家标准1项,企业标准5项,团体标准11项,行业标准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5项产品进入临床前性能评价和临床试验阶段。
工程技术中心计划在骨科新材料研究方面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开发创新性产品;以市场效益为导向开展成果转化,与企业合作打造研究、测试与评价一体化创新链,在异体骨、人工骨等领域形成特色产学研模式;依托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定期开展学术会议和高水平国际交流,扩大社会影响力,为我国骨科新材料创新迭代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