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医疗】用精准化治疗重拾生命之光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沈淑坤 发布时间:2025-03-28 11:53

摘要: 上海九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通过“治疗-重建-康复-预防”一体化模式,将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至90%。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黏膜部位的恶性肿瘤,约60%口腔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通过“治疗-重建-康复-预防”一体化模式,将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至90%,让更多患者重获新生尊严。


什么是口腔癌?


口腔癌是指发生在唇、舌、颊黏膜、牙龈、口底等部位的恶性肿瘤,其中舌癌占比最高。早期症状常被忽视,如果发现有长期不愈(如两周以上)的口腔溃疡,黏膜的异常颜色改变如白斑或红斑,或者病变进展伴随吞咽疼痛或者张口受限,甚至颈部发现肿块,那都要赶紧来医院了。据上海九院数据显示,约70%患者因忽视初期症状而延误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荧光染色、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等技术,患者可在病变早期获得明确诊断。例如,一名45岁男性因舌缘白斑就诊,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位癌,及时扩大切除治疗后完全康复。


口腔癌的病因:

从槟榔到HPV感染


口腔癌的发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化学刺激:吸烟、嚼槟榔、酗酒是三大高危因素。槟榔中所含的槟榔碱成分,是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的重要因素。有调查发现,在湖南地区高达80%的口腔癌患者均有长期咀嚼槟榔的习惯。


生物因素:HPV16/18型感染与口咽癌密切相关,研究显示HPV阳性口咽癌对放疗更敏感,5年生存率较阴性患者高20%。


物理损伤:残根、锐利假牙长期摩擦黏膜,可能诱发癌变。


遗传易感性:约5%患者存在TP53、CDKN2A等基因胚系突变,需通过基因检测制定个体化筛查方案。


精准化治疗:

从“一刀切”到“量体裁衣”


口腔行使着呼吸、吞咽和言语的重要功能,而口腔癌因为是“癌症”,所以近几十年一直遵循恶性肿瘤“扩大根治性切除”的理念。这种治疗方法虽然能够广泛切除肿瘤,但不可避免地会对患者的吞咽、言语和呼吸功能造成直接影响,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状态,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作为我国最早开展头颈肿瘤综合治疗的中心之一,上海九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正通过多维度创新治疗体系,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精准化治疗需要先对患者进行全麻检查和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肿瘤类型和阶段等,再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治疗过程采用多种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免疫、靶向治疗等。各手段在治疗中相互配合,发挥优势。手术更精细,尽量保留器官功能和外观,手术进行一定范围的扩大切除,放疗精准打击补充治疗,化疗清除残留癌细胞,免疫治疗则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对抗肿瘤,而最近开展的基因编辑型肿瘤细胞浸润淋巴细胞疗法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也为晚期口腔癌患者带来了福音。


功能性重建和康复:

让微笑与吞咽不再奢侈


切除肿瘤只是第一步,重建功能才是真正考验。上海九院创新应用各种皮瓣,包括从大腿、小腿、髂部、前臂、背部提取皮瓣,修复由于口腔癌手术后造成的缺损。结合三维重建、3D打印模型、种植赝复技术,医生能够更精确地修复因手术而产生的组织缺损。此外,患者在术后还会接受一系列专业的康复训练,这些训练旨在帮助他们逐步恢复咀嚼、吞咽以及语言交流的能力,让患者重新开始微笑与吞咽,重拾生命之光。


预防胜于治疗:

三道防线构筑健康屏障


“口腔癌”的预防还是在于三级预防,包括一级预防:戒烟戒酒,远离槟榔,接种HPV疫苗,定期检查口腔残根、锐利假牙等;二级预防:每半年一次的口腔检查;三级预防:治疗后定期复诊,坚持功能康复训练。


在上海九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多学科协作(MDT)模式贯穿患者诊疗全程。肿瘤外科、内科、放疗、口腔病理、赝复康复等各科医生携手合作,从患者初诊开始,就为其量身定制治疗、重建、康复、预防的一体化方案。这一创新模式就像一把万能钥匙,精准解开口腔癌患者的重重难题,创造生命奇迹。精准化治疗不再只是赶走病魔,更重要的是让患者能正常吃饭、畅快说话、开心微笑。在这里,每一次重生都满含尊严,生命之光在“新”模式的重塑下,亮得更耀眼、照得更长远。


责任编辑:李龙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医学前沿】上海九院口腔颌面-头...

2024年“上海工匠”、上海第九...

【名医】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