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仅要医治患者的病痛,更要考虑他们长期的生活质量,把满足患者需求和利益作为首要目标。”从医30余年,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泌尿外科学术带头人吴登龙辛勤耕耘,专精仁心仁术,不负患者所托。
尿路修复与重建以病因复杂、术式繁多、技术要求精细著称,而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吴登龙在这个颇具挑战性的专业领域创新求索,谋求治愈的同时还开创了修复与功能康复一体化诊疗新模式。面对尿瘘、直肠瘘修补等困难复杂、常人避犹不及的手术,吴登龙同样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以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他创新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尿瘘修补技术,保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首创前列腺癌光声诊断系统,大幅提高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率……在泌尿外科诊疗领域,这位学科带头人率领团队向微创化、精准化的技术高峰一路攀登,谱写医教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妙手补“漏”
一次次化“危”为“机”
吴登龙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就认准了学医这条路。“为亲人解除痛苦,可以说是从医的原动力。”从考入江西医学院到就职于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他始终保持着勤奋好学的劲头。此后,他完成了在上海医科大学的硕博连读,留在了上海从事泌尿外科诊疗工作。
复杂性尿道狭窄、尿瘘、膀胱外翻等疾病,因手术复杂、复发率高,被很多医生视为“不愿碰的禁区”。而吴登龙却直面挑战,这些年来,他不断化“危”为“机”,通过创新术式为患者解除疾苦,提升生活质量。
“前列腺跟直肠两层紧贴在一起,之间分隔犹如一层纸一样薄。一旦遇到肿瘤侵犯,此处就像几层解冻了的饺子皮粘连在一起。”吴登龙解释,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后易引起并发症——膀胱直肠瘘,一旦出现处理较为棘手。不久前,77岁的男性患者因前列腺癌在外院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术,术后发现排尿有粪渣、排便有尿液,考虑尿瘘形成。患者在当地医院行肠造口后来到同济医院就诊,慕名找到了吴登龙。“我们术前检查发现该患者膀胱三角区有一瘘口通向直肠。”他介绍,团队决定结合电切技术,经肛门行直肠瘘修补术,该创新方法的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过程中,先用电切镜将瘘管及周围瘢痕组织切除,再利用电切工具物理小心分离膀胱及直肠壁,错位分别缝合膀胱壁及直肠壁。术后,团队通过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指导,帮助患者快速重返正常生活。
“还有像子宫全切手术后,经放疗形成的放射性膀胱瘘,由于组织纤维化和血管损伤,使得瘘口修补的难度极大,是所有瘘修补中的‘珠穆朗玛峰’。”吴登龙根据局部组织的损伤程度细分成五种不同类型,精准施治。“遇到自身组织不够修补的,我们就通过皮肤球囊扩张法,将正常皮肤扩张后形成的皮瓣转移至瘘口位置完成修补。实在无法修补的,再想办法将尿流改道。总之,一定要让患者得到最大的获益。”
创新驱动
带动学科发展
前不久,55岁的万先生从外地赶来就诊,诉说着自己的无助境况。原来,他因先天左输尿管畸形早年切除单侧肾脏,仅靠一颗肾脏支撑了十余年。最近相依为命的“孤肾”也查出肿瘤,当地医院告诉他,想要彻底切除肿瘤、保住这个肾脏非常困难,他面临余生依赖透析维持生命的处境。
吴登龙迅速为患者安排了更精密的泌尿系统检查,全面细致地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与血管及集合系统的关系。考虑到手术的极高难度和风险,既要完整切除肿瘤确保疗效,又要最大程度保护仅存的肾功能,吴登龙团队联合多学科会诊,制定一个集精准定位、术中导航和极致护肾于一体的创新方案。“手术关键是用低温降低肾脏在手术缺血期间的代谢和损伤,为肿瘤切除争取宝贵时间。”他讲道,术中通过预先在肾动脉内放置导管,持续向肾脏内灌注4摄氏度的低温冰水,同时在肾脏周围也进行冰水灌注,形成“内外夹击”的双重低温保护。得益于手术的及时精准,肿瘤被完整切除,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健康的肾组织,避免了尿毒症的发生,吴登龙和团队打赢了这场“孤肾保卫战”。
正是在一次次为患者“挑战不可能”中拓宽思路、汲取经验,吴登龙积蓄了丰富的科研养料,近年来创新成果不断。“很多前列腺癌患者在确诊后很焦虑。其实,科学有效的诊疗可以大大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难题,他在早诊、药物治疗及发病机制等基础研究方面不懈努力,开创了“前列腺癌光声诊断系统”,让更多患者获得根治手术的机会。该方法通过提取中国患者的特征性光声分子指纹,结合人工智能分析,将诊断精准度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获得科技部重点专项支持,成果登上该领域国际顶级期刊。
面对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耐药困境,吴登龙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揭示了中国患者特有的雄激素代谢规律,锁定关键靶点。据此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小分子抑制剂,将为临床提供新武器。2024年,他主持的“雄烷二酮代谢与前列腺癌”研究再获国家基金支持,光声诊断技术也进入人工智能优化阶段。
医者仁心
为患者服务更有温度
采访中,吴登龙反复强调“一切要从患者利益出发”,他将医学的人文关怀融入每个细节,温情守护患者点燃新希望。他常年积极参与郊区义诊宣传,为百姓普及就医常识;组织青年骨干及研究生进行网络科普,深入社区筛查早期前列腺癌。在服务国家战略层面,他牵头与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对接医疗援建与远程会诊服务,推动优质泌尿外科资源下沉,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科研不能只为了发文章,而是为了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他带领团队将科研选题写在临床一线,从前列腺癌雄激素代谢调控、泛素化降解通路到尿道狭窄修复策略、水蒸气消融治疗的术后机制追踪,每一项科研项目都立足临床、服务患者。“医生之技,源于实践;医生之德,始于传承。”同时作为一名医学教育者,吴登龙坚持查房带教、夜班轮转、疑难病例讨论全流程参与,尤其注重青年医生在实际临床问题中学习如何判断、如何沟通、如何承担责任,真正践行“教懂、教会、教好做人”。
吴登龙一肩挑医教研,还一肩挑着行政事务,担任医院党委副书记之职。今年以来,同济医院启动“优质服务年”活动,他作为工作小组组长,成立专班梳理形成任务清单,并建立起“每月例会督导+现场协调推进”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我们从提升医疗质量、医患沟通、院容院貌、后勤保障等多个方面寻找堵点、痛点,选出急需推进的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十大项目。”吴登龙举例,针对患者反映集中的“等候时间长”“跑路多”等问题,已在急诊大厅增设检验报告自助打印机,方便急诊患者24小时便捷取单;围绕过去内镜检查流程繁多等反馈,已组织多部门联合优化预约环节和单据信息传递流程,大大减少了患者往返次数。同时,持续组织“温暖同济”窗口服务标准化培训、医学人文关怀系列讲座等,号召全员为打造“更有温度的同济”医疗服务品牌而不懈努力。目前,工作小组已累计落实重点工作80余项,解决了14项涉及患者就医体验的具体问题。
放眼未来,吴登龙表示,泌尿医学尚有很多难题有待解决。他将带领团队以亚专科发展为牵引、劳模精神为内核、平台建设为支撑,推动临床服务、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努力打造全国乃至亚洲领先的泌尿疾病综合诊疗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