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医疗】复旦肿瘤医院胰腺外科机器人手术精准 “拆弹”: 既 “切肿瘤” 又 “保功能”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佳林 发布时间:2025-10-10 10:40

摘要: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机器人辅助胰腺部分切除术正实现“切肿瘤”与“保功能”的双重目标。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的诊室里,常有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患者问:“切除肿瘤后,我还能正常吃饭、控血糖吗?”


答案是肯定的——机器人辅助胰腺部分切除术正实现“切肿瘤”与“保功能”的双重目标。


胰腺藏在腹腔深处,兼具消化酶分泌和血糖调节功能,手术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患者终身糖尿病或消化不良。传统胰十二指肠手术创伤大、胰瘘风险高,而机器人技术让精准切除肿瘤成为可能。


复旦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团队常规使用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能提供10~15倍的高清三维视野,机械臂可540度灵活转动,还能过滤手部震颤,这就好比给医生装上了“超精密手术刀”。


保功能的关键在“精准”二字。术前,医生通过增强 CT、MRCP、超声胃镜等影像技术精准定位肿瘤,判断其与主胰管、血管的关系;术中,超声探头实时导航,配合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清晰区分肿瘤与正常组织。


在团队既往此类手术中,92%实现主胰管完整保留,仅用5-0精细缝线就能完成毫米级缝合,最大限度减少正常胰腺组织损伤。


对靠近主胰管的肿瘤,团队也有特殊的应对策略:若不慎损伤胰管,可置入支架支撑,或采用“架桥修复”技术连接胰管断端;遇到血管变异,术前CT血管造影可提前预判,术中机械臂精准分离,避免患者大出血。


这些技术相较于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胰体尾手术,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前提下能更多地保留正常胰腺组织,对患者长期的血糖控制和消化吸收功能影响更小。


在术后康复阶段,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团队同样发挥了专业力量。患者平均住院周期缩短至10天,70%的患者在术后1个月即可恢复正常饮食。


值得关注的是,团队将新发糖尿病率控制在6%以内。依托多学科协作机制,团队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康复方案,全方位保障患者长期的机体功能保持稳定。


需要提醒的是,此类手术对医疗团队的专业水平与协作能力有着极高要求。肿瘤医院胰腺外科团队的每个成员均接受过严格规范的机器人手术培训,每人至少完成50例以上的实操训练,并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的手术流程,以确保手术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若患者被查出患有胰腺囊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病症,且希望在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周围正常组织器官,避免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切除术带来的较大创伤,建议尽早前往肿瘤医院的胰腺专科中心进行专业评估。


责任编辑:王慧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