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显微镜下,医生们屏息凝神,沿着一条仅几毫米宽的通道,小心翼翼地剥离病变组织,避开面神经、颈动脉等重要结构。短短几个小时内,患者颅底的肿瘤被精准切除。这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颅底外科团队的日常一幕。
近年来,随着高难度颅底疾病的不断增多,如何在“生命禁区”中安全进行手术,成为医学界的重大挑战。上海六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依托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平台,成立了颅底外科诊治中心,汇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修复重建科、神经外科、影像科、放疗科、麻醉科及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力量,建立了完善的颅底疾病多学科协作(MDT)体系。
团队自成立以来,已成功完成多例复杂颅底疾病手术,逐步建立起规范化、系统化的诊疗流程。在持续的多学科协作和技术创新中,中心形成了以微创、安全、精准为核心特色的诊疗体系,在颅底外科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与学术影响力。
颅底区域结构复杂,手术风险极高。上海六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秉承“微创、安全、精准”的理念,在颅底外科主任陈正侬、张维天,以及身怀“独当一面”技术的学科骨干易红良、田恒力、周征兵等带领下,率先在国内开展鼻内镜下颅底手术、经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经耳入路颞骨底肿瘤切除术等微创技术。团队建立的“鼻—颅联合入路”体系,实现了从单一入路到多路径协同的突破,大大提高了肿瘤全切率,同时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在技术创新方面,团队积极探索导航融合技术、三维打印术前规划及术中神经监测系统的综合应用,使手术更具可视化和可控性。团队还开展了内镜下颅底血管重建及脑脊液漏修补系列技术,实现了功能保护与肿瘤切除的平衡。
颅底外科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多学科协同的“背后力量”。医院组建了覆盖术前、术中、术后的全流程MDT团队,共同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每一台复杂手术背后,都有多轮MDT讨论——影像医生精准勾勒病灶边界,手术医师评估颅内结构风险,麻醉团队制定精细化麻醉策略,重症医学科保障术后生命支持。正是这种“同台共诊、协同共治”的机制,促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优治疗。
截至目前,颅底外科团队年手术量稳居全市前列,复杂颅底肿瘤切除成功率超过98%,功能保留率达90%以上。团队成功实施的多例颅底良恶性肿瘤联合切除重建手术、颅底脑膜瘤鼻内镜下切除术等,手术过程安全可控、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团队在高难度颅底外科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协作水平。
在科研与教学方面,团队承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中之重医学领域攻关任务,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多项成果入选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与中国医师协会颅底外科经典案例库。颅底外科诊治中心还积极承担住培医师及国内进修医师教学任务,成为长三角地区颅底外科培训的重要基地。
对于颅底外科团队而言,每一台手术都不仅是医学挑战,更是生命托付。团队特别重视患者术前评估与术后康复,建立了术前心理评估—手术风险告知—术后康复追踪三位一体的全周期管理体系。针对听力受损、面瘫、吞咽障碍等术后功能障碍,团队联合神经康复科、言语治疗师及听力学专家共同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实现早期干预与多学科随访,帮助患者最大限度恢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