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这段时间,我爸不管疫情总是早出晚归。我很担心!这里可以帮帮忙吗?”这是一通远隔重洋的来电,顾小姐身在英国,因家住长宁的父亲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担心他的身体健康,于是,一通越洋电话打到了长宁心理服务公益热线80110808求助。
心理咨询师耐心倾听缓解顾小姐的焦虑情绪后,随后联系顾妈妈核实情况,并将情况汇报区政法委,指挥所在街镇心理服务工作站,在社区平安办和居委会干部协助下,上门跟进开展点对点防疫宣传。了解到顾老先生年迈,怕居家寂寞才频繁外出消遣,咨询师指导顾小姐多与父亲远程视频交流,填补顾老先生的情感空缺。同时,建议顾妈妈让顾老先生参与家务,提出居家娱乐消遣建议,并通过小区物业保安加强居家监控。顾先生很快也认识到了危险性,连连表示,将积极配合,减少外出。
记者了解到,这段时间,类似这样的来电还真不少。原来,新冠肺炎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也让市民在心理健康上产生了波动。
考虑到这一情况,区政法委协同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充分发挥非接触式心理服务优势,通过电话热线、微信小程序、APP等形式,广泛深入覆盖学生、家长、教师、复工白领、独居老人等群体,宣传科学知识,传授心理技巧,开展心理疏导。
很快,由资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组建的热线团队,开设座机加手机6个坐席岗位同时接待咨询需求,同一时间确保36位咨询师24小时待命,通过针对性咨询话术,规范接听记录流程,做好疫情咨询记录。
为解决市民因疫情产生的焦虑、疑惑等心理,信息技术公司还紧急研发微信小程序“心灵伙伴心理测评”,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在线自测心理状态。
据统计,自电话开通以来,线上线下的心理服务无缝衔接的工作机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热线共计服务咨询量为200余通,微信心理测评小程序调用量为18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