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客祭扫已接单400多,“云扫墓”单日访问量逾6000次!今年新型扫墓方式接受度很高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0-03-19 11:17

摘要: 为何公园都开了,墓园却不提倡现场祭扫?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究竟能否让人安心?

3月14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在第51场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清明期间(3月28日至4月12日),上海全市经营性公墓(骨灰堂)将推出集体祭扫、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3项便民服务措施,不提倡现场祭扫。


网络祭扫怎么扫?代客祭扫如何让人安心?3月18日,劳动报记者实地走访,一起来看看这些特殊祭扫服务的体验度如何。


为何公园开了墓园还不开?

集中聚集存在危险


今年清明,市民政局明确不提倡现场祭扫。有市民疑惑,为什么公园都开了,墓园却不提倡去现场?


一般而言,每年的清明期间都是市民的集中祭扫期,以上海2019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全市共接待祭扫市民630万人次,85万辆车次,骨灰落葬10178穴。其中,清明节当天接待量达219万人次。


“这是非常集中的聚集活动,一般清明当天和前一个周末,园区内可以说是人满为患。”福寿园国际集团首席品牌官伊华告诉记者,与公园不同,市民来到墓园是为了祭拜先人,一般都会和家人约好一起来,而墓碑与墓碑之间的距离又是非常狭小的。“扫墓不同于在公园里走马观花,可以时常与陌生人保持距离,一般一个家庭扫墓需要在墓碑前至少花费半小时以上时间,在当下可以说是非常危险的举动。”


市民政局也表示,网络祭扫等措施虽是疫情期间推出的便民服务,但符合绿色文明的现代殡葬发展理念、改革方向,也是移风易俗的举措,市民政局将在今后予以固化、延续。


代客祭扫平均耗时十多分钟

现场可拍照片、发视频


一炷香、一杯茶、一束花、三鞠躬……在上海青浦福寿园常智园内,一场代客祭扫服务正在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墓园工作人员首先会擦拭墓碑、随后敬茶献花、点上一支清香、朗读心愿卡、最后鞠躬行礼后礼成。这样一场普通的代客祭扫服务需要约十多分钟时间,另有工作人员会拍下照片或视频发送给客户。



目前,这样的代客祭扫每天需要进行十几场,网上已预约下单400多家,较往年有了大幅度提升。


其实早在3月初,上海福寿园就将传统的代客祭扫进行升级,利用“云直播”技术推出点对点的可视化祭扫服务。客户只需要通过上海福寿园企业官微服务平台即可在线预约代祭服务需求,由工作人员主动联系确认后于指定时间进行全程直播服务。


“我们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代客祭扫服务,之前大部分是海外华人以及孤寡老人选择的较多,平均每年也不过十多家,基本都是固定需求。” 伊华告诉记者,随着清明祭扫的日期渐进,代客祭扫服务的需求量也呈现逐日上升的趋势,目前已有超过400多位客户下单了代客祭扫服务。“根据需求,我们有从35元到600多元的不同套餐可供选择。其中也能添加一些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子女会在直播中给逝去老人弹上一首他生前喜爱的钢琴曲,以寄托思念之情。”



著名美学家蒋孔阳的夫人、复旦大学教授濮之珍也委托福寿园的工作人员代为祭扫,她表示:“今年清明遇到这样的特殊情况,福寿园换一个方式把纪念活动做的更好,保护了大家的健康,我们也能理解,相信老先生在天之灵也会认同。”



打开手机“进墓园”

网上祭扫访问量猛增


只要打开手机或电脑,就可以在屏幕上进墓园祭扫,云上来表达思念。除了委托工作人员代为祭扫外,上海福寿园还面向园区客户和公众同步推出了“福寿云”云祭扫智慧平台,引导更多市民在疫情当下,以线上祭扫、在家祭扫等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伊华告诉记者,自3月1日“福寿云”推出以来,全国的访问量已突破6.5万人次,其中单日最高达6000人次。


“福寿云”云祭扫是基于智慧园区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的深度云服务,目前所有安葬在上海福寿园内的逝者已经全部纳入网上祭扫系统,逝者家属可以自主访问上海福寿园的微信公众号,在线上写下纪念文字、添加亲人照片、上传短视频保存、敬献虚拟用品,还能微信分享、弹幕追思,同时在手机上一键下达指令,提交代为祭扫要求、网上自助办理业务等,让祭扫活动实时、实地呈现。


项目负责人、福寿园国际集团总裁助理赵宇指出,“福寿云”是福寿园早在2000年初就布局的“互联网+”服务解决方案,专注于如何跨越物理时空满足民众随时随地祭扫(纪念)的需求。殡葬全流程服务是福寿园集团的努力方向,未来,从殡仪到公墓的各环节服务都可能实现全程在线开放的交互功能,传统的殡葬行业一定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全新面貌。



戳视频,看看代客祭扫全过程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疫情下的特殊清明:代客祭扫订单大...

即日起至4月5日24:00,上海...

四季更迭、云上公祭,2022年“...

首页

顶部